零六

文、圖/呂思齡 2020-08-15

▲展覽主視覺海報

策展人自述

  2019年的夏天,我們開始籌劃這檔展覽。當時面對畢業之際,我們發現依然對這座城市擁有許多未解的情感,在多次討論後,希望透過作品與展覽作為現階段回應台南的方式。展覽名稱「零六」是台南的區域號碼,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電話號碼的開頭;第二原因則是「六」這個數字同時與本次展覽談論的概念相關,匯聚參展藝術家們對台南的第六覺-知覺。

創作者:蕭劭渝
作品名稱:《臺南生活》
媒材:銅、黃檜、燈、壓克力、珐瑯、糖、紙
尺寸:100×90×20 cm
大一剛來臺南時,整天想趕快畢業逃離這,對這裡的食衣住行包含語言文化等都各種不適應,現在卻想著要在臺南哪定居一輩子......於是挖了自己在這裏建立起的回憶,尋找自己是如何喜歡上這裡的,發現對這塊土地的喜歡很黏稠,黏著我、黏著土地和在這長出的所有回憶,這份累積起來的黏稠,翻攪起來好炙熱、好甜膩,其中有一些很重要的人事時地物,在這團塊裡特別的耀眼,我想要做一組鍛敲容器,慢慢的將這份喜歡敲打進去,同時也想把這份喜歡裝載進去,送給在台南生活這幾年的自己與這個黏著太多回憶的的土地一份回禮

創作者:莊智皓
作品名稱:《窗景》
媒材:現成物、圖像
尺寸:依場地而定
這件作品算是我離開台南前的一個告別,在台南生活的這幾年,平常有空就會特別跑去咖啡廳坐一整天,帶著自己的筆電或是一本書,一個人靜靜著與空間獨處。以攝影作為觀察窗外景色的過程,畫面中也顯示我在生活某層面的心理狀態。拍照對我而言是觀察內在的方式,因為攝影鏡頭之下,終究還是自己 

  此次展覽著重於「藝術家對台南的感知」, 藝術家將過去生活於這座城市長達四、五年的記憶與感受、城市氛圍,透過個人創作手法加以轉化,試圖描繪出自我對台南難以言喻的知覺。在許多熟悉的道路、風景與人際關係之中,我們建立起個人對城市的情感,而這些情感與內在的感知,就是出自於我們日常生活累積而來的。

創作者:卿若亭
作品名稱:《小房子》
媒材: 陶
尺寸:35×15×27 cm
出生成長的地方沒辦法選擇,直到二十年後,自己才挑了想居住的城市,那就是台南。 在山區生活的記憶很是單純,到市區後,總會觸發我對這座城市的疑問,小巷子走著走著就不小心闖進小弟弟小妹妹的跳格子遊戲中,又或是遇到一起坐在家門口聊天曬太陽的長輩們,另外每棟房子獨立但靠很近,屋內的聲音容易傳出來,透過這些聲響彷彿參與了別人的生活,別人也可能參與我的生活,明明都在同一個天空下過日子,我卻是截然不同的感受,好特別喔!這座城市 此件作品是以我所聽到的生活聲音為主軸,細數著不經意參與別人生活的片段,並試圖將觀者體會透過聲音去想像畫面的樂趣,同時以陶瓷雕塑為輔助,作為比擬小房子們共享的音響,聲音環繞在彼此之間

創作者:官郁珊
作品名稱:《南憶》
媒材:油畫、繡線
尺寸:30×30,30×20,30×20,27×22 cm
每到回台南工作,除了帶著行李,身上還會有著搭車前去家裡附近廟宇拜拜的味道,這是我每次離家時的記憶。 在台南居住的日子裡,與當地居民的互動所留下的情感,是我一直覺得很有趣的,平日的倒垃圾或者買晚餐,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卻讓我在離開台南後印象深刻,或許那時在內心裡我仍認為自己是個觀光客吧,在台南居住的記憶,就像是煙一樣,有著期許 

  所以在這檔展覽中,觀眾可能會看到台南的影子,也可能不會。 作品是藝術家詮釋各自對台南的感知,而這些觀看城市的視角,也確實呈現個人內心對這座城市的想像。

 

創作者:黃庭筠
作品名稱:《日常》
媒材:紙
尺寸:依場地而定
當現實中的生活環境和理想中的生活環境不同時,理想的追求和身體經驗的累積卻隨著時間越差越多時,想法和感知太過疏離而產生的違和感迫使我開始面對這些年來的身體經驗是如何慢慢影響我的,那些可能早已深入我的思想的部分,像透過這件作品將這些年我有意壓抑的部分攤開來看看

創作者:王世慧
作品名稱:《雜草重生 – 老屋蔓延計畫》
媒材:花瓣、絹布
尺寸:27×27×2,23×25×2,32×24×2,22×17×2,19×18×2 cm
我想要單純地告訴大家野花的美好。 野花的花瓣壓花乾燥後一片片拼貼成野花的圖像,藉由木框將作品呈現出小品畫的形象,掛在由老屋改造而成的空間的牆面,使兩者之間「重生」的連結相互呼應,並將藝術拉回日常生活中。 希望它能帶來細微而豐富的視覺饗宴,也希望能看見這些被忽略的美好

 

創作者:徐均育
作品名稱:《妹仔,妳怎麼會在這裡這麼久?》
媒材:鐵絲
尺寸:依場地而定
妹仔,妳怎麼待在這裡這麼久?是在等什麼? 等人?等車?等到家?等做事?等評圖?等放假?等車?等到家?等做事?等評圖?等畢業?等工作?等成功?等結婚?等生小孩?等小孩生小孩?等一切結束。那妳為什麼還待在這裡不走呢

  希望透過此展覽,藉由藝術家私密的視角去建構這個古老城市更多的面向,在地方不斷變動的意義中,增添我們如過客/居住者/旁觀者的視線,增添觀眾凝視這個地方更多面向的視角。

▲開幕活動照

▲開幕活動照

 

呂思齡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