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雨燕趣旅行-椬梧社區

文、圖/黃雨秦  2022-03-15

  在台灣每個舊社區的建築都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要如何用建築的元素結合社區營造呢?本組(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利用「弗克思課程吧」計畫並結合「建築創作演習」課程,邀請到城鄉思維實現組的畢業學長、水牛設計團隊負責人呂耀中(小黑)老師來帶領我們實際走過他們所駐點的社區,藉由一整天的校外教學讓本組研究生更了解藝術在社區所能帶來創新的方式。而此篇內容以雲林口湖鄉椬梧社區為主,由水牛設計部落有限公司執行的「椬梧城鎮之心人文景觀再造」計畫。

被抬轎的主角是誰?

  每件事情都要看被抬轎的主角是誰?是社區還是地方創生團隊?在國內,有許多位於鄉下的社區面臨年輕人口外移及人口老化的嚴重問題,很多人認為在社區置入「藝術」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然而,卻有很多藝術裝置或新建的建築淪為廢棄物或是蚊子館、最終得利的是團隊而不是當地社區,藝術可以是軟性也可以是硬性的魔法,魔法用的恰當,將會帶動整個社區的產業及經濟或是提高當地居民的參與公共事務意願,而椬梧社區正是恰當地將藝術置入當地的好例子,不那麼暴力,又那麼的剛剛好。

▲椬梧社區的信仰中心-調天宮

會說故事的鐵花窗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多常見的鐵花窗,是冰冷、堅硬和制式的。然而,水牛設計團隊與台中藝術創作團隊芃芓藝術工作室的努力下,再加上曾文昌先生的鳴亮敲聲中,化解了堅硬,轉化成細緻柔軟的線條,注入有溫度及生命感的在地故事,透過13面湖藍色鐵花窗,敘述口湖鄉椬梧社區10則故事,每一面鐵花窗都散布在社區的各個角落,每一則故事都有它背後令人感動的常民生活故事。例如:在廟宇旁,掛著"問路店"招牌的柑仔店,這家店的鐵花窗上勾勒出手剝檳榔的動作,一粒粒小檳榔被細緻刻畫著,右上角則刻著"民國56年1967"的字樣,是當初老闆娘李林選的老公開設檳榔攤的時間,從檳榔攤轉換成賣雜貨的柑仔店。93歲的老闆娘到現在仍繼續經營著柑仔店,身體還很健朗,甚至還可以下田工作呢。在椬梧社區裡,每幅鐵花窗記錄了在地永不變的故事記憶,不但沒有以暴力方式去改變社區,反而以創意的方式傳承了台灣傳統元素,在椬梧社區,留下了有溫度的鐵花窗美景。

  透過鐵花窗藝術,椬梧社區曝光度暴增,前來朝聖的觀光客變多,除了增加許多在特色人文景觀營造,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也提高許多,鐵花窗具體化的留下了許多居民的生命故事。

▲此為訴說著李林選柑仔店故事的鐵花窗

▲細緻刻劃的稻穗

椬梧水塔-小雨燕的家

  透過芃芓藝術團隊與當地居民的共同參與下,一片片的紅瓦片拼貼在巨大的滿是紅瓦片佈滿的公共藝術,在椬梧社區是具代表性的地標建築,是已有60餘年的五層樓高水塔,早期是社區最重要的供水來源。而在水塔的下方,有許多密密麻麻的鳥巢,正是當地常見的鳥類,這副奇觀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景觀之一。

  而這棟水塔公共藝術的紅瓦片製作過程卻不是那麼的順利,發生點小插曲,因當地居民並不是很贊成用紅瓦來當材質,令工程多次中斷,最後是透過社區的領導者斡旋,工程才得已完成。藉由當地居民和團隊的合作下,漸漸完成的紅瓦,拚回大家的笑容,修復原本與居民的拉扯。

▲椬梧社區的地標系建築

▲呼應「跟著小雨燕趣旅行」,貼在牆上的小雨燕成了指示性的標誌

▲在椬梧社區,會不時地在社區各處角落發現不同姿勢、馬賽克所拼貼的小雨燕,總共有十隻,是當地隱藏版的藝術創作

屍人厝

  在椬梧社區,你會看到有一棟三合院水泥外牆上寫滿著密密麻麻的白色字,掛著了精雕細琢的鐵花窗詩詞,連的上也寫著滿滿的詩句。這是在地詩現代田野詩人陳敦仁所住的地方,詩詞內容主要是在描述他的平日生活樣貌,雖然字數很多,文字卻非常工整,排列也很整齊。陳敦仁熱愛創作詩詞,吸引許多觀光客前來照相的特別人文景觀,他卻以「屍人厝」取代「詩人厝」,藉由提醒自身應保持謙卑態度。

▲田野詩人陳敦仁的創作,以豐富文藻寫滿「屍人厝」的外牆,在牆上及鐵花窗都是田野詩人陳敦仁的創作,主要描述他日常生活

椬梧社區創意遊具

  來到校外教學的尾聲,小黑老師帶我們到一個遊具場,這些遊具並不是常見的一般遊具,每個遊具都有經過設計與討論。其中,最令人吸引的就是與大樹結合的遊具,聽小黑老師說,是由團隊與一群國中生們做的,遊具的材質是用鐵木,不僅沒有用砍除大樹的方式,用結合大樹的設計去做一個創意遊具,可以讓人與大自然更親近。在攀爬的過程,可以藉由環繞大樹的鐵木爬到樹上眺望社區,大家爬得不亦樂乎,內心小孩的玩心開關似被開啟,大朋友們都回到了小時候,小黑老師說這些遊具都有經過兒童人體工學去設計尺寸,所以黃色鐵環狀的部分,我們成人爬起來就會比較吃力。

▲小黑學長帶領大家認識椬梧社區

▲水牛設計團隊、藝術家與國中生們所打造的遊具公園

大家共同打造的社區

  在此次校外教學讓我們研究生更認識椬梧社區,有著動人故事的鐵花窗、將大家結合起來的紅瓦椬梧水塔、被豐富文藻充滿的屍人厝、水牛設計團隊、藝術家與國中生們做的創意遊具。這些創作與公共事務,並不是由單一團體或個人所能完成的,都是藉由大家協心協力,每個角色缺一不可。當地居民開始意識到社區產業與經濟的重要性,居民們願意參與公共事務,以及當地社區組織重新再次運作。他們與團隊的向心力和團結很令人敬佩,他們在這塊土地完成了這些美好事物。而這樣的現象是會一下子就沒了?還是會持續著呢?當地產業的觀光要如何規劃?未來有著許多挑戰等著他們去面對。

▲在由國中生建造的遊具下,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全體師生與小黑學長的合照

 

黃雨秦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