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長青 南藝大名譽博士頒授暨典藏展盛大揭幕
文/康榕容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聲響科技研究所碩士生) 圖/藝術推廣處(林哲弘拍攝) 主辦單位/藝術推廣處 2025-07-15
初夏的光影流轉中,南藝大的六月瀰漫著畢業的雀躍氛圍,同時也迎來屬於學術與藝術交織的榮耀時刻。為致敬兩位藝術家數十年於藝術領域的貢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於藝象藝文空間舉辦了頒授典禮,授予「臺灣版畫之父」廖修平先生與傑出藝術家翁倩玉女士名譽博士學位。除了典禮的舉行,同時開幕的還有兩位名譽博士的藝術展覽,呈現他們豐富且深刻的創作世界,學術榮耀與藝術實踐的完美交融,成就一場饒富深意的藝術盛會。
「南藝大在臺南要扎根,文化作為藝術創作的基底,正是南藝大創作者的基因,也是兩位名譽博士共同的創作特質。」南藝大校長邱上嘉在典禮致詞中如此強調。這份文化厚度與創作熱情,正是本次名譽博士授予的核心精神。為呼應此次名譽博士授予的殊榮,南藝大特別策劃同步開展的藝術展覽,全面呈現兩位名譽博士多元而深邃的藝術世界。
廖修平先生,自年輕時投身藝術創作, 歷經七十餘載歲月淬鍊,他將臺灣民間信仰、民俗色彩、在地符號融入作品之中,開創出獨樹一幟的版畫語彙,成為臺灣版畫發展史上無法忽略的重要推手。其作品中,臺灣的民俗圖騰的強烈色彩與象徵符號,彷彿述說著這片土地世代流轉的故事,讓版畫成為承載文化記憶的美學容器。
而翁倩玉女士,則以細膩敏銳的感知力,將五十餘年的藝術探索凝鍊為動人視覺詩篇。她運用寫生紀錄日常美景,捕捉日常光影間的變化,透過黑白版畫打下紮實基礎,在井上勝江老師的教誨下學習如何以深淺、遠近與光影層次建構畫面立體感。其後受到了老師的鼓勵更勇於自我挑戰,走遍日本各地探索色彩版畫的可能性,最終在京都找到屬於自己的色彩語法,翁倩玉女士的創作以「歷史性建築物」與「花」為主題,承載著時間與文化的痕跡以及展現生命力與喜悅,期望將這份溫柔而細膩的力量傳遞給每位觀者,近年在日本版畫、著作、自創品牌時裝方面均佔有一席之地。
翁倩玉在致詞中坦言:「熱情在,創作就會持續。」即便創作過程中曾有暫停,卻始終不曾對藝術失望。她期望觀者在欣賞作品時,不僅看見畫面中的色彩,更能在心中召喚出屬於自己的回憶色譜,那片灰中的斑斕,那段水光樹影交融的生命片段。
「從事藝術工作七十多年,民俗圖騰與色彩來呈現個人符號。」廖修平先生簡單卻堅定地說道,於師範大學畢業後,前往日本專攻油畫,再到巴黎學習版畫,之後受邀至紐約普拉特版畫中心擔任助手,晚年返臺定居任教,這份從年輕時期延續至今的堅持,不僅是藝術的職志,更是跨越文化與生命的限制。
翁倩玉女士則分享了創作歷程中的掙扎與突破,幽默卻真摯地說:「要繼續創作,不要太嚴格,不要對自己失望。暫停是沒關係的,只要熱情在,就會繼續。」她以柔軟的語調,訴說著藝術家與自我對話的過程,在迷茫與堅持之間,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平衡。
兩位藝術家在藝術長路上孜孜以求、勇於突破,不僅以其作品影響無數後進,更以其創作精神激勵南藝大學子與社會大眾,成為藝術教育的最佳典範。
翁倩玉女士更期望觀者能在作品前自由投射個人記憶:「希望大家看完我的版畫,能把上面的顏色放進自己回憶中的顏色。那灰裡有很多顏色,而我希望大家的回憶,能把那份灰裡的色彩拉出來。」這份溫柔而包容的邀請,正是藝術最動人的魅力所在。
本次的展覽不僅僅是短暫的空開展示,未來亦將成為南藝大的永久典藏,成為教育的重要資源。正如同邱上嘉校長所期許的:「讓南藝大更扎根在地,並在國際藝術版圖中綻放光芒」。
展覽自114年6月7號起展出到7月3號,展出地點在臺南藝術大學 圖資大樓的藝象藝文空間。無論是藝術專業人士、學子或是一般民眾皆能在這場展覽中從版畫中添上屬於自己回憶的色彩。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