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演奏.從職傷預防開始】

Beyond perfect—從音樂家的職業傷害到突破自身的演奏表現

文/張怡卿(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總務處職業安全衛生護理師) 圖/總務處營繕組  2025-08-15

  為了解本校教職員工的身體健康狀況,114年1月本校辦理肌肉骨骼症狀問卷調查,共回收91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學術單位潛在骨骼肌肉風險佔比高達78%,其中又以音樂學院佔比最高,達37%,成為關注重點。

  根據分析,該學院教職員工出現頭頸部、背部與下肢不適症狀逐年上升,其病竈多集中於肌肉、肌腱、筋膜及神經系統,這些慢性或隱性的病變,若未及時處理,不僅會影響演奏表現,更可能對演奏者的職業生涯造成長遠衝擊。

  為提升教職員及學生對於職業性傷害的認識與預防意識,與音樂學院共同舉辦演奏職業傷害專題講座,喚起師生重視身體的警訊,114年5月1日特別邀請永康奇美醫院復健科蘇炯睿主治醫師蒞校講授專題講座「Beyond Perfect—從音樂家的職業傷害到突破自身的演奏表現」,課程亦開放音樂學院所屬系所學生共同參與,反應熱烈。

▲▲由主任秘書詹信德及國樂糸主任開場介紹,突顯本次講座對教職員工生的重視

▲蘇炯睿醫師說明身體的樣態對演奏的表現的關係

  講座現場師生互動熱絡。根據課堂中實地調查,約有五成參與者有6至10年的樂器學習經驗,主修項目多為二胡、鼓箏、鋼琴等,顯示長時間練習下的身體負荷不容忽視。調查也指出,將近八成的參與者曾在演奏或練習時感受到身體不適,多數人坦言,儘管仍在學生階段,身體狀況卻已大不如前,不適症狀正逐漸浮現。

▲演奏及練習時已有不適的人員占據多數

▲同學與醫師的互動頻繁及熱絡

  蘇醫師以專業角度指出,音樂家長年密集訓練、小肌肉群長期反覆使用,就如同進行高強度極限運動,雖可精進技巧,但若未做好身體管理與恢復,便容易導致慢性疲勞與運動傷害。他也提醒大家,在演奏前、中、後應搭配適當的身體放鬆與調整,學習正確的姿勢與骨骼肌群運用技巧,是延長演奏生涯、預防職傷的關鍵。

▲▲醫師帶領大家一同練習身體放鬆及核心的運用

  參與學員一致表示本場講座實用性高且內容豐富,不僅提供實務上的預防建議,也讓他們重新省思演奏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許多同學與老師更表達希望將類似課程納入學期間的職涯課程或教師增能研習,讓職業傷害預防成為日常學習的一部分。

  本次講座不僅是一堂健康教育課程,更是為音樂學子與專業演奏者鋪設一條長遠職涯之路的起點。透過醫療專業與教育結合,期望在追求音樂完美的路上,也能善待自己、照顧身體,成就更穩健的藝術生命。

▲課後合照
每個愛樂的人,都值得擁有一個被善待的身體,和一首持續演奏下去的樂章,與大家共勉之~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