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

圖、文/黃宜婷  2020-08-15

▲《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海報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孫淳美開設課程《臺灣美術與外來文化》,在追尋臺灣近代美術史與藝術家之旅中,繼臺南市美術館郭雪湖望鄉特展《心內的所在》後,第二站選擇的是國立臺灣文學館之《百年之遇──佐藤春夫1920臺灣旅行文學展》,該展從2020年4月3日展至11月29日。

▲臺灣文學館與門口之佐藤春夫展覽布條

  被列為國定古蹟建於1916年的臺灣文學館,是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的作品,遠遠望去清晰可見仿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紅磚與結合歐陸風採用灰白色系的自然石材外牆。其戰前曾作為台南州廳,戰後則作為空戰供應司令部為台南市政府所用,1997年著手進行整修後,於2003年作為文學館正式營運。館內一樓大廳平時作為多功能空間供展覽與藝文表演使用,可見在保留舊有的紅磚圓拱門的同時,還加入現代建築的採光設計,增設大面積的玻璃窗,整體空間寬敞且明亮非凡,在濃厚的歷史韻味外,也增添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爽感。

▲內部一樓大廳

▲佐藤春夫《自畫像》,1942年,油彩

  本次展覽的主角佐藤春夫,1892年出生於日本本州和歌山縣,作為文學家著作與閱歷豐富,詩歌、小說、戲曲與評論等觸及領域寬廣,曾將《聊齋誌異》、魯迅《故鄉》之作翻譯為日文版本。作為日本芥川賞的評選委員,和太宰治曾有過書信往來。25歲時和谷崎潤一郎的相識,卻在其人生埋下情感路崎嶇的因子,與因谷崎外遇而終日傷感的原配石川千代譜出另一段戀情。1920年代造訪臺灣,走過山地部落、平地高山,記錄下各種民間信仰、鄉野傳奇與人文事蹟。

▲展場正入口與導覽卡

▲室內空間設計、展牆繪製插圖

  該展覽使用明亮的橙紅、橘黃和海藍色作為海報的主色調,搭配漫畫式的人物繪圖、簡易插畫,室內展牆各種結合木造設計的窗櫺、組合架櫃,如晚霞一般橘黃色調的光源,琳瑯滿目而不重複的設計讓人擁有豐碩的視覺饗宴,木質傢俱則彷彿暖流一般帶來生活的溫度。其擺設在正門口的導覽卡片也不同於一般展覽,如扇子般的形制與多彩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展場內還設有些許座位以供觀眾休憩與觀看影片之用,呈現出溫煦且親切的氛圍。

▲供觀眾休憩與觀看影片之座位

▲佐藤春夫《薔薇》,年份不詳

  館內展設的作品,留存許多佐藤春夫的著作、與他人來往的書信和手稿,不僅讓人見識到作家於文學上的建樹,也令人不禁關注起佐藤在繪畫上的造詣和想像。除了用炭筆與油彩所繪製的素描、自畫像以外,其撰寫之著作也出現多樣的插圖,,讓讀者在沉浸於神秘、驚奇或詭譎的故事之餘,能對內容有更立體的想像,如詩集〈魔女〉與其內頁插圖。另外,佐藤於日治時期遊走臺灣、中國歷史蹤跡的各種物件,除了透過書寫記錄以外,也存有眼鏡、懷錶、印章、照片、報章雜誌等物件,讓觀眾能對早期的臺灣與中國文化發展有更深刻且確切的認識。

▲詩集〈魔女〉與內頁插圖

▲眼鏡、懷錶、印章、照片、報章雜誌等

  1922年〈南方紀行〉中,記錄下1920年代佐藤前往中國福建的所見所聞與軼事,以及當時正值護法運動與五四運動之際的中國所瀰漫的氛圍和紛亂。該封面可見精妙且細膩的建築與山林植物繪畫;1948年再版的〈女誡扇綺譚〉,封面採用小說中所提及的臺灣府古圖,是一篇以臺南安平舊港與廢墟作為背景材料,描寫關於廢棄屋宅中的女鬼事件之奇幻懸疑小說;1925年〈霧社〉則闡述原住民面對外來民族強大的武器火力與經濟衝擊下的統治殖民情況。

▲佐藤春夫〈南方紀行〉、〈女誡扇綺譚〉與〈霧社〉

  此外,本展除了佐藤春夫個人之著作外,亦展覽出其餘受到同時代影響的作家之相關作品,如西川滿1935年涵蓋於《媽祖》內之篇章〈楚楚公主〉,其中描寫到淡水港邊的廢墟宅邸與等待外國父親歸來的瘋癲少女,封面中在八卦框中被幾何花瓣圍繞,手中緊握十字架並閉上雙眼仰頭於天的少女圖像,顯現出濃郁的異國風情與本土文化結合之意象。

▲西川滿〈楚楚公主〉

 

黃宜婷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