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角度觀看旗山美濃地區
文、圖/蘇莛雅 2023-02-15
社區與我們!初訪美濃,與張正揚校長在大樹下的對話
高雄市美濃區,大家聽到這個地方會聯想到什麼呢?對於美濃地區的印象大多是,具有濃厚客家聚落文化以及曾經相當興盛的菸草產業歷史文化。本組(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利用「弗克思課程吧」計畫並結合「建築創作演習」課程,邀請到旗美社區大學的張正揚校長作為我們走讀旗山、美濃及杉林地區的帶路人。初訪美濃地區,帶領我們徒步了一小段路,在路程中,看見的風景是位在玉山山脈尾巴下的淺山地區農村文化,他是如此純樸。
在這段路程的最後,他停留在一戶農家的廣場中,面帶微笑向居民打招戶,並表示想借用一下場地,而居民也相當熱情的搬座椅招呼大家到庭院中的大樹下乘涼。
在落座之後,他介紹這一帶聚落深深地受到客家文化及產業的影響而漸漸發展出獨特的人際關係網絡,他笑著說:「這裡的人際關係,只需要兩到三個人,就可以將彼此的關係串連起來,所以當我們向村莊裡的人提及自己家中的爸媽或是長輩,即使他們不認識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關係使村民們可以知道我是誰家的孩子呢!」
接著解釋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農舍的廣場停留下來,原來這個廣場是旗美社區大學辦理農機具與小型機械電器維修課程的地點。他分享辨理這門課程中間發生了哪些大大小小的事情。從這過程之中,可以探究到如何釐清社區、社區居民、團隊各種角度所看到視角及關心的事情有所不同,以及如何深入挖掘到社區居民們真正在意且感興趣的事情呢。社區與團隊需要不斷的溝通以及相互的傾聽,才能促使社區的改變以及向前推進。當居民們都相當踴躍的參與課程,這門課程才是成功了且真正的幫助到社區與居民們成長。
在透過農機具與小型機械電器維修課程的例子中,也可以了解到社區工作者如何去思考辦理這門課程背後的意義。例如:我們要如何減少浪費以及延續物品壽命?決定物品的使用年限是商人還是使用者呢?若農民可以學習如何維護及修理農機具,可以達到減少浪費以及延長物品的使用壽命。除了思考社區工作者與社區居民之間不同角色而產生不同的看法以外,以農業廢棄物的觀點去看待這件事情,也是一件可以促使資源永續發展的事情。
▲本組師生與張正揚校長在農舍廣場中的大樹下交流及分享在社區發生的故事及社區工作經驗
▲純樸的農村風光,不時會有雞、牛等等許多動物經過
▲張正揚校長帶領本組師生參觀農舍裡的機械用具
手工窯烤披薩!拜訪在永久屋區經營窯烤披薩的青年夫妻
在農舍廣場樹下停留了一個上午,午餐時間,來到了隱身在杉林大愛園區的永居聚落,拜訪一對經營窯烤披薩餐廳(小森時光/高雄市築夢新故鄉文化產業發展協會)的夫妻,餐廳四周圍種滿了各式各樣的香草類植物,老闆帶領我們透過嗅覺及植物外觀了解香草類的植物,並一一詳細的介紹他們的用途。在介紹完後,讓我們親自挑選自己喜歡的植物做採集,在稍後製作窯烤披薩時可以加入作為提味的一種香料。接下來介紹麵團、披薩所需食材及示範如何製作披薩。
在大家製作完自己的午餐並落座於餐桌之後,聽著老闆介紹因為高雄市杉林地區物產相當豐富的緣故,餐廳結合在地農產,例如在餐後享用到的水蓮巴斯克料理。同時,他們也相當注重食品安全,大多是由天然食材製作而成。多數食材與在地小農合作,配合鄉村季節農產推出季節限定餐點。
在享受美味餐點的同時,也看見如何用發揮創意與在地結合研發出各式各樣的特色甜點及餐點!
▲在永久屋經營窯烤披薩的青年夫妻,帶領本組師生透過嗅覺及植物外觀了解香草類的植物
▲在永久屋經營窯烤披薩的青年夫妻,詳細的與本組師生介紹製作披薩得食材及步驟
永續的生活體驗!拜訪杉林區農產品加工班劉慶進班長(劉桑)親手搭建的農舍
在餐廳享用完美味的午餐後休息片刻,午後來到位在杉林區的農舍,坐落在大樹之間的農舍是由農產品加工班劉慶進班長(劉桑)親手打造的。劉桑熱情的招待我們由他自己釀造的酵素及果酒,他擅長將當令水果以發酵方式做釀造,製作各式各樣的水果酵素以及酒類等等的加工製品。透過加工的方式可以避免在產季水果過量時只能丟棄在農田裡的浪費,同時也提升農產品的價值,讓農產品有更多的保存方式。
劉桑的農舍以及工寮皆由他親手打造,他的農舍仔細一看會發現是由一些廢棄的建材組成,經過他的巧手,讓廢棄物的生命延續下去,農舍雖不是那麼的華麗,卻帶給人一種樸實且富有溫度的感受,處處皆是他對於生活的想像及痕跡。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農產品的加工製作以及農舍之外,農業廢棄物在劉桑手中似乎也是一種寶物,例如:他利用香蕉的纖維編織成繩子,將農業廢棄物再利用,拿來作為綑綁東西使用。同時他也說:「在以前人們都是將它拿來作為綑綁食物使用呢!」。從中可以了解到,農業廢棄物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沒有沒有價值。在大部分農民眼中,他們會使用到真的完全沒有任何的價值才會決定丟棄,農業廢棄物在他們手中總有意想到不到的作用。
與劉桑聊天的過程中,了解到他對於生活的態度以外,在張校長的引導下,我們向他分享一些關於在進入社區後發生的故事。同時,劉桑以一位當地居民是如何去看待社區工作者進入社區的,他對於願意進入自己的家鄉去協助社區發展的社區工作者,抱持著歡迎且開心的心情,也很願意去協助他們。在交流之中,我們逐漸了解到居民們是以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到事情,梳理我們目前所面臨到的困境。
▲劉桑利用香蕉的纖維編織成繩子,將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與當地居民劉桑交流後,可以從中了解社區居民是如何去看待社區工作者及社區的成長
▲在劉桑自己搭建的工寮下合影留念
黃昏時刻,旅程即將到尾聲
在接近黃昏時刻與劉桑告別之後,回程的路上碰巧經過一片水蓮田,張校長介紹下我們有幸看見水蓮的全貌。
在本次走讀的尾聲,我們在旗美社區大學的辦公教室,分享當天在各地區交流參訪後的心得與感想。在張校長的帶路之下,這趟旅程讓我們有機會走訪旗山、美濃以及杉林地區。不同於以往的走讀方式只有講師的故事分享,透過與居民的交流以不同視角看待這個地區,讓我們從中了解到如何用居民的語言去向社區居民傳達我們的想法。以及透過張校長在經營社區大學所觀察到的事物及經驗分享,了解到與地方的關係經營需要更多換位思考以及更仔細的觀察什麼才是地方的真正需要。
▲在接近黃昏時刻,本組師生與張正揚校長碰巧經過一片水蓮田,看見水蓮的全貌
▲在本次走讀的尾聲,本組師生與張正揚校長在旗美社區大學的辦公教室,分享當天在各地區交流參訪後的心得與感想
蘇莛雅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