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的嘴巴革命!全食物料理工作坊
文、圖/詹証傑(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2023-09-15
您曾吃過蘿蔔皮、芹菜葉、南瓜花嗎?這些常在處理過程當中就被我們丟棄的蔬果外皮、葉菜、根莖等部位,除了變成家庭廚餘以外,是否有變成餐桌上的佳餚的可能呢?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以下簡稱:城實組)藉由教育部美感教育計畫,邀請在臺南市東區開設「糖果廚房」、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開設「零剩食共學廚房」課程的莊雅閔老師到臺南市官田區社子社區辦理「社子食:創意料理工作坊」。分享她投入食農教育的契機,並藉由工作坊形式帶領民眾使用在地農產製作全食物創意料理,利用五感體驗社子的風土滋味。
▲學員與社子創意料理合影
何為「全食物、零剩食」料理?
全食物、零剩食的料理概念,不只是完整利用食材來達到惜食、零浪費的目的,也是攝取蔬果完整營養的途徑。全食物料理的原則有:保留食物原型、不精緻加工、不過度調味。另一方面,若是難以入口的部分,也可以做成堆肥、酵素使用,如龍眼殼、西瓜皮、鳳梨皮、蔬果外皮、種子等。將食物的營養價值完整運用,也是全食物精神的展現。
當我們使用瓜果類食材做料理時,下意識削去外皮的行為,除了受到長輩們的習慣影響之外,也反應出我們對於慣行農業種植的農產品可能殘留農藥的疑慮。反之,若蔬果來源、種植方式值得信賴,全食物的運用都是我們攝取完整蔬果營養的方式。
許多研究指出蔬果的外皮含有高抗氧養化力的「植化素」及其他的營養成分,「植化素」即為植物本身為了自我保護而演化出的多種化合物,主要包括多酚(對人體有益的抗氧化物)、硫化合物(促進血液循環,預防心血管疾病)、多醣體(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我們常丟棄的蔬果外皮和根莖,往往是植化素含量最高的部位。所以,假如能夠的話,想辦法烹調那些我們不習慣食用的部分,既健康養生又環保不浪費。(李偉文,2023)。
▲我們曾以番薯皮、馬鈴薯皮、毛豆、紅蘿蔔、番薯葉梗做為材料,加入米穀粉和調味料攪拌後,煎製成全食物蔬菜雜燴餅
莊雅閔老師與「廚房不設限」
非餐飲科班出身的莊雅閔老師,被學生稱為「媽煮」、「剩母」。過去從事平面設計相關工作時,兼職以市集、夜市擺攤的方式販售手作小點,探索烘焙與烹飪的奧妙。後來她成為講師並以私廚的身份,在不同社群間舉辦料理相關課程。接觸全食物料理的契機,是受到美濃客家莊的婆婆啟發。客家民族早期時常遷徙,取得蔬果不易,習慣將食物的各個部位充份運用,像是以醃漬、日曬等方式延長保存期限,盡量減少食材的浪費,全食物的概念已然成為客家民族的生活日常,這些食物處理經驗都成為莊老師研究全食物料理的重要養分。
2018年,莊雅閔老師在臺南市東區開設一間名為「糖果廚房」的餐廳。開設餐廳的目的不是想要販售餐點賺錢,而是想利用料理的方式,讓優質農產能被充分運用,並讓更多人知道。莊老師實地走訪產地,與農友接觸,了解地方農產背後的種植故事。回到廚房後,她以簡單的烹飪方式、合理的價格,讓新鮮食材能夠被完整使用,製作出美味的全食物料理提供給消費者。另外,莊老師也提及,如果要讓農產品的最大價值都回歸農民,農民必須從一級產業跨入二級的製造加工三級的銷售,成為「1 × 2 × 3=6」的六級產業,才能創造最大的農產品附加價值,把利益留在農地。
「對於惜食的『宣教』理念,不僅是我們對食物友善、對食材友善、對環境友善,好好吃完,對農友來說心裡更是友善。食物鏈中的友善循環必須仰賴每個人一同參與。」莊老師以這段話提醒我們,惜食行動所激起的漣漪,能觸及我們對食物、環境、農夫的照顧。
▲莊雅閔老師與我們分享他成為「剩母」、「媽煮」的心路歷程,並傳授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做到的「嘴巴革命」五要點
如何落實「嘴巴革命」?
每天的三餐,你都怎麼選擇呢?綠色飲食倡議者Anna Lappé曾說過「我們每一次的消費,都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下一票」,筆者將其延伸為「我們每一次進食,都在為我們的未來投下一票」,每一次的選擇都影響了我們的未來。莊老師在本次工作坊中提出五個「嘴巴革命」要點,希望我們從生活中培養對待食物正確的態度,並提升「飲食」的自我意識。五個要點分別為知食、適食、惜食、共食、享食,從食材的選購、烹調到吃下肚都能落實「嘴巴革命」,用「吃」為環境盡一份心力。接著,筆者將分別分析這五項要點背後的意涵。
一、知食:消費者有責任知道食物的來源,知道自己是有選擇的權利。以黃豆為例,選購時除了關心是否為基因改造;暸解來源為進口或國產;種植方式採用慣行、有機或友善栽種農法。理解我們吃下肚的食物是從何而來?如何被生產?是我們(消費者)對於食物負責任的態度。
二、適食:包含適時、適地、適種、適買、適煮等概念。了解蔬果的時令與產季,吃當地、吃當季就是培養環境永續的重要基礎。適當購買,不過度採購、囤積,讓蔬果保持新鮮狀態。透過改變食材的處理技巧,就會改變食材的風味,如絲瓜使用刨刀或菜刀削掉皮的程度,會影響其口感。
三、惜食:包括全食物料理與零剩食觀念。莊老師於工作坊說道:「現代最遙遠的距離:我們吃不完的食物進了垃圾桶,卻送不到那些需要的人肚子裡」讓大家明白惜食的重要性,還有避免食物浪費也是對辛苦農民的尊重。
四、共食:串起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共餐在我們的文化中有著重要意涵,像是與家人年節團聚的圍爐、喜宴時親友圍坐的圓桌,透過共食行為串起了與人之間的關係,讓我們學習如何照顧他人、察言觀色。但是,當代生活型態的改變,外送平台興起,獨食儼然成為新的社會問題,可能一整天下來都不會與真實的人面對面說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就越來越遠。
五、享食:提升專注力好好品嚐食物。用餐時,專注地品嚐食物,以及與人的交流,有助我們從感官當中提升正念(mindfulness),體會食物的口感、味道,並進一步了解食物在口中產生的變化以及對身體影響。享食觀念與國際「慢食」(Slow Food)概念不謀而合,提倡「細細品嚐」食物,從「吃」當中觀察食材與文化、環境之間的關係。同一種食材,在不同的文化當中有不同的料理方式;同樣的作物,在不同的自然環境孕育出來的風味也有所不同,透過慢食,讓我們能靜下心品嚐食物給人的感受。
屬於社子的「全食物創意料理」
我們耕耘於學校周圍的社子社區許久,與幾位居民培養深厚關係。本次的創意料理工作坊,我們使用居民種植的蔬果,製作六道創意全食物料理。我們邀請居民與參加工作坊的民眾共廚、共食,並且分享製作料理的心得。本次製作的料理包含:南洋芭蕉咖哩雞、南瓜蔬菜煎餅、樹子仔燴豆腐、百香雙瓜絲、日式無限青椒拌菜、椰奶木瓜西米露。工作坊由莊老師帶領大家以小組分工的方式合力完成,以下將分別介紹這幾道料理的食材故事與料理食譜。
料理一、南洋芭蕉咖哩雞:
此料理我們使用社子居民-王壽山爺爺種植的綠芭蕉來製作,將綠芭蕉外皮剝除之後,可以作為馬鈴薯的替代食材。綠芭蕉中的「抗性澱粉」也能降低消化道癌症風險(江守山,2022),並提升飽足感。
另外,莊老師提及咖哩粉可使用「五香粉」與「薑黃粉」調配而成,也可依照自己喜好調整香料配方,不必購買市售的咖哩粉。
1. 所需食材:綠芭蕉10根、紅蘿蔔2條、紅蔥頭3粒、薑1塊、綠花椰2顆、牛番茄6顆、咖哩粉60克、鳳梨1支、洋蔥2顆、去骨雞腿肉4盒、椰漿1罐。
2. 料理步驟:
- 將綠芭蕉剝皮、紅蘿蔔、綠花椰、牛番茄、鳳梨、洋蔥洗淨切塊備用。
- 將咖哩粉炒香(約十分鐘),炒香後一部分拿去醃肉(醃料:咖哩粉、鹽、米酒),其他備用。
- 熱鍋熱油炒薑、紅蔥頭,炒香後將雞肉與洋蔥一起炒。
- 雞肉炒熟後加入其他配料,待綠芭蕉與紅蘿蔔熟後,即可盛盤並淋上椰漿。
- 將青花椰菜川燙後,擺上煮好的咖哩即完成。
▲綠芭蕉的主要成份為抗性澱粉,有效提升用餐的飽足感,且烹煮後的口感相似於馬鈴薯,是相當好的澱粉來源!
▲加入大量蔬果與綠芭蕉熬煮出來的咖哩,味道濃郁順口,是大人小孩的最愛!
料理二、南瓜蔬菜煎餅
當你烹煮南瓜時,外皮是否會一起使用呢?南瓜皮富含胡蘿蔔素、維生素、礦物質鋅等營養(林昕潔,2016),但因口感不佳常被去除。本道料理我們使用社子居民-阿美姐所栽種的臺灣阿成南瓜,將其刨絲後與其他蔬菜攪拌成麵糊,再以平底鍋煎成餅狀,焦黃酥脆的麵皮包覆在蔬菜上,每一口都吃的到南瓜與其他蔬菜,讓不喜歡南瓜味道的人也能攝取南瓜的營養。
1. 所需食材:南瓜2顆、紅蘿蔔1條、櫛瓜1條、中筋麵粉1包、雞蛋3顆、鹽適量、白胡椒粉適量、油適量
2. 料理步驟:
- 將南瓜、紅蘿蔔、櫛瓜洗淨,刨成絲。
- 麵糊調製:中筋麵粉適量,先加水拌勻(比例可調稀一點),依序加入雞蛋、鹽、白胡椒粉、油拌勻。
- 將刨成絲的南瓜、櫛瓜、紅蘿蔔加入麵糊中拌勻。
- 於平底鍋中加入油。
- 熱油後,加入一大勺蔬菜麵糊。
- 稍微冒煙後看看是否成型、上色。
- 成型後即可翻面,待兩面皆均勻上色後即可取出盛盤。
- 可切成片狀,方便食用。
▲將南瓜等蔬果刨絲後加入粉漿拌勻,就是蔬菜煎餅的原料
▲煎的金黃香脆的蔬菜煎餅,只要一塊就能攝取多種蔬果的營養,無需沾醬就相當美味
料理三、樹子仔燴豆腐
破布子原產自日本琉球、中國南部(廣東、福建、海南島)、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及澳洲等地。它的遷播與人類有關,而台灣也是全世界唯一把破布子用來入菜的地方(楊智凱、溫佑君,2022)。破布子是農村常見的小型喬木,樹型不高,夏日時樹上會結滿成串的樹子仔,即為製作料理的食材。製作樹子仔是份勞力密集的工作,每到採收的季節就會看到社區居民圍坐,一起剝樹子的情景。製作樹子仔的方式,也會依照每個家庭的口味調整。在食用方式上,也會衍伸不同的加工處理,例如:餅狀的樹子仔適合配粥、飯;醃漬罐裝的樹子仔適合以蒸魚、炒菜等方式料理。此外,樹子仔也與民俗療法有關,相傳樹子仔與芒果相抗衡,能舒緩食用過多芒果後的不適。
本次工作坊,我們使用社子居民-秋甘阿嬤製作的樹子仔餅,她的樹仔子餅有添加花生、薑等配料。當樹子仔餅與豆腐燴炒後,豆腐會吸附樹子仔的香氣,是道相當清爽的料理。
1. 使用食材:樹子仔餅2塊、大黃瓜2條、板豆腐4盒、九層塔10g、香油適量、胡椒粉適量
2. 料理步驟:
- 豆腐切塊,煎上色後備用。
- 老薑切絲,用香油爆香,大黃瓜去皮切塊備用。
- 薑絲爆香後加水放入大黃瓜,蓋鍋蓋悶軟。
- 將煎好的豆腐加入鍋中。
- 將樹子仔餅捏碎並放入鍋中,收汁調味,撒上九層塔即可盛盤。
▲樹子仔餅的口味能依照喜好調整,在社區居民-秋甘阿嬤自製的樹子仔餅裡頭,有加入花生增加香氣
▲豆腐、大黃瓜經由樹子仔餅的調味後,更能襯托出食材的鮮美
料理四、百香雙瓜絲
青木瓜除了熬煮排骨湯,也能製成適合夏天食用的涼拌菜,促進食慾。青木瓜含有大量的木瓜酵素,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我們使用社子居民-陳添財大哥所栽種的青木瓜,我們將其連皮刨絲後,與南瓜絲混合並加鹽使之出水,佐以百香果、檸檬和糖,成為一道爽口開胃的涼拌菜。工作坊當天,社子居民-陳清恩大哥帶著自製的芒果青與我們分享,莊老師突發奇想,將芒果青拌入料理當中,讓雙瓜絲的口感更佳清爽、豐富,實踐全食物料理就是活用的精神。
1. 使用食材:青木瓜2顆、南瓜1顆、百香果8顆、檸檬2顆、糖鹽適量
2. 料理步驟:
- 將青木瓜、南瓜洗淨後去籽並刨成絲。
- 加入些許鹽巴抓醃,使食材出水和軟化。
- 加入百香果和檸檬果肉、汁液,並攪拌均勻
- 依照喜好,調整口味後即可盛盤。
▲若農產來源放心,青木瓜、南瓜都可以保留外皮,攝取完整營養
▲我們在料理中加入社子居民-陳清恩大哥帶來的自製芒果青,讓涼拌菜更加清爽、解膩
料理五、日式無限青椒拌菜
青椒是許多人害怕的食物,濃烈的味道讓有些人不敢食用。但是,青椒本身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在夏天食用能達到解暑的功效。我們使用來自社子居民-胡文拯(拯伯)的青椒,他的青椒多配送到北農販售。與拯伯熟識的我們,時常獲得許多的青椒格外品,這些被蟲叮咬、彎曲的醜青椒雖然外觀不好看,營養價值卻不受影響。莊老師將切成絲的青椒與洋蔥拌炒後,加入鮪魚罐頭,大大降低青椒本身令人害怕的生味,也讓口感更加豐富。
1. 使用食材:青椒 8顆、柴魚片1包、鮪魚罐頭 3罐、洋蔥1顆、黑胡椒適量、鹽巴適量
2. 料理步驟:
- 青椒、洋蔥切絲。
- 熱油炒青椒、洋蔥至6分熟即可。
- 拌入鮪魚罐頭、黑胡椒粒,不夠鹹可添加適量鹽巴。
- 擺盤後表面撒上柴魚片。
▲此料理的主角是這些因尺寸不符、蟲咬,而無法被市場接受的青椒格外品,其營養價值不受影響
▲撒上柴魚片的青椒鮪魚拌菜,使嗅覺、味覺都能得到滿足
料理六、椰奶木瓜西米露
木瓜富含纖維,可以促進消化。我們使用社子居民-陳添財大哥所栽種的木瓜切塊與椰奶、西米露混合。在食慾不振的夏日,椰奶不僅消暑還具有飽足感,又有提高新陳代謝、增加維生素的攝取等功效。讓當天參與工作坊的民眾有高纖、清涼且消暑的甜品飲用。
1. 使用食材:熟木瓜3顆、西米露1包、牛奶3罐、冰塊2包、椰漿2罐
2. 料理步驟:
- 將西米露放入常溫水煮10至15分鐘(切記需不停攪拌,以免燒焦),煮至呈現半透明、中間留有一點白心時即可關火鍋悶15分鐘。把煮好的西米露撈出,將西米露的以飲用水洗去黏稠感、水分瀝乾。
- 將木瓜削皮並切成丁。
- 在鍋中加入椰漿、糖,並攪拌均勻。再依序加入牛奶、西米露,最後放入木瓜丁和冰塊即完成。
▲成熟、香甜的木瓜,來自社子居民-陳添財大哥之手!
▲濃郁的椰奶與木瓜混合,是夏日消暑的絕佳飲品
結語
食安問題頻傳的當代社會,學習如何「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全食物料理與我們生活的距離並非遙不可及,清洗蘿蔔所削下來的蘿蔔皮,可以醃漬變成小菜;磨豆漿產生的豆渣,可以加工變成豆渣餅;鳳梨盛產時,可將果肉熬煮成果醬,果皮煮成鳳梨茶等。只要慎選來源、了解並善用食材,就能落實全食物、零剩食於日常料理當中。
如同莊雅閔老師所言:「製作全食物料理過程並不是靠著菜譜或是簡報,就能一目了然清楚操作的細節,而是從分組操作過程中慢慢挖掘,如何做到零剩食料理的一些小小眉角,人說江湖一點訣,講破就無價值!就算講破了,不懂得原理,也是按表操課而已。」我們只需簡單的烹飪基礎、了解並善加利用食材特性,你我都能成為全食物料理達人,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莊老師帶領著我們,學習如何以全食物方式來製作社子在地創意料理
▲料理完成後,我們一起享用自己烹煮的美味又營養的午餐!
參考資料
- 李偉文(2023年2月19日)。別把蔬果皮丟掉!零剩食的全食物飲食 不只環保還很健康。食力FoodNext。https://www.foodnext.net/column/columnist/paper/5593786270。
- 江守山(2023年8月20日)。每天吃一根青香蕉可以降低患癌症的風險。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202141006/posts/pfbid086wAYDVnb26bC95ybgHe6zhJDVQbp9ggomo2v4z6E3vmiRmMWatXwVJenrtx7TPkl/?mibextid=cr9u03。
- 林昕潔(2016年10月28日)。南瓜皮籽瓤別丟!防腸癌糖尿病,這樣吃血糖不飆高。早安健康。https://www.edh.tw/article/13408。
- 楊智凱、溫佑君(2022年2月10號)。《療癒之島》:最受歡迎的古早味,台灣是全世界唯一把「破布子」用來入菜的地方。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2134。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