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原文化交融-大內頭社太祖夜祭

文、圖/許峻彬(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大學生)  2023-12-15

參與夜祭動機

  我的家鄉-佳里區,為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蕭壠社,身邊就有許多西拉雅文化,像是附近的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或者佳里的幾座公廨。從小依稀有阿嬤帶著我到北頭洋公廨(立長宮)參拜,對它內部「阿立祖」三個字印象深刻。阿嬤也說過,她年輕時曾到佳西路還是草寮建築的潭墘公廨(現已拆除)參拜,也有親戚因為小時候「歹育飼(pháinn-io-tshī)」而請求阿立祖收他做「契囝(khè-kiánn)」,雖然西拉雅文化離我這麼近,但都沒機會深入接觸西拉雅文化。剛好有邱宗成老師開的通識課「西拉雅地方學」,能讓我更認識西拉雅族,也藉此機會深入部落的夜祭。

廟名特殊的頭社太上龍頭忠義廟

  頭社(Tau-siia)—一個完全隱藏在竹林和檳榔園間的大村莊。(保羅.伊比斯)

  南藝大位處在西拉雅文化區內,由南藝大校門出去,沿著市道171號迂迴的道路下山,碰見社子里鎮安宮後左轉,沿途兩旁路樹庇蔭,經750公尺會經過埔仔四社公廨,行走約4.3公里,右手邊有寫著「頭社 太上龍頭忠義廟 簫疏香篆月球瓏」的牌坊。這裡不管是景觀或廟名都給人有點像漢人廟宇的感覺,旁邊還有一座香爐。

  公廨建於高台上,共開有三座門,與漢人廟宇相異的是他沒有廟門,屋頂中央屋簷上揚,據說屋頂是仿造國父紀念館的(圖1)。中央門門口有兵士座,擺有五個祀壺、一盤檳榔與一瓶米酒。中央神壇的令旗非常吸睛,書寫著「社子社太上老君 篤加阿立祖 簘瓏社太上老君 湾裡社太上老君 新港社太上老君 列位正神令旗」,前方有五座立於金紙上皆被紅布包裹的祀壺,桌上還有香爐,足見漢化的痕跡(圖2)。

▲圖1、頭社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外部

▲圖2、頭社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內部

頭社太祖夜祭

  頭社太祖夜祭每年皆舉行於農曆10月14日到15日,今年(民國112年)國曆為11月26日到11月27日,晚上九點多看完番仔田夜祭的大鼓陣、素蘭陣與小林部落的牽曲,就趕緊騎著機車晃到大內頭社公廨。這條路晚上非常的漆黑,兩旁路樹蓊鬱,感覺隨時會有鬼靈精怪現身,5公里的路途像騎了上千公里,有時還會有野生動物衝出樹林,整條路中都沒有來車,偌大的山林就只有你一個人。快到頭社公廨時,才感覺到人聲鼎沸,牌坊旁邊還有卡拉OK唱著謝金燕的《姐姐》。

  入口進去,兩旁有幾個攤販賣著炸熱狗、麻糬、薯條等,還有遊戲區,像極了小型夜市。公廨周圍因燒金紙及公廨內線香使得煙霧迷漫,與漢人廟宇相似。公廨內人聲鼎沸,有的持檳榔與米酒在祭拜太祖,有的人和族人在互相寒暄,可看出夜祭除了祭典外更是族人團圓聚集的機會。還能看到一些學者與對西拉雅文化有興趣的民眾穿梭在公廨中,手持攝影機或在講解夜祭。

*農曆10月14日晚間十點:開曲向儀式

  「開曲向」,顧名思義就是牽曲開始的儀式,與夜祭最後的禁曲向呼應,在禁曲向之後到明年的開曲向之前皆不能再跳牽曲。首先,跳牽曲的族人先圍在中央置有壺之處,尪姨一邊持水,一邊唱著儀式的歌曲,再將水倒入中央的壺中,以葉子攪拌,賦予該水具有神力(圖3)。尪姨手持米酒,與前述水的方法相同。此儀式共進行三次(即三圈皆要開曲)。

▲圖3、尪姨正在進行開曲向儀式

*農曆10月14日約晚間十一點半:敬上方儀式

  「敬上方」儀式為拜天公,由三壇(輔助尪姨的角色)陳進和主持,此時敬獻的豬隻先面向公廨外(也就是朝天公方向)。眾人跪拜於神桌前,三壇坐於神桌旁敬拜天公,從神桌神燈、金紙、刺繡龍的桌圍擺設(圖4),與拜天公的儀式,不免看出西拉雅文化與漢人文化的融合。

▲圖4、拜天公的神桌

  此時,公廨內可見尪姨在神桌前起乩。有著如同漢人廟宇乩童的樣態,旁邊同樣有族人負責解釋太祖藉由尪姨之身所說的話語,再翻譯給他人。接著旁人負責替尪姨戴上花環、拿令旗(圖5)及點香,在點香時還聽到尪姨說要三把三十枝的香。

▲圖5、起乩情形

*農曆10月15日零時:第一次牽曲

  尪姨走出公廨,到公廨外的神桌拜天公。此時夜祭的重頭戲-牽曲就開始了。一群身著白衣、頭戴花環的族人雙手交叉圍繞一圈,步伐兩進一退,口中吟唱著不知是什麼意思的古調(圖6)。尪姨會走到牽曲的圓圈中央進行儀式,三圈牽曲前後接替而跳,先中間、再龍邊、最後虎邊。頭社最特別的,是牽曲邊跳,旁邊酬神的歌仔戲、布袋戲邊扮仙,形成一種漢原融合的景象。

▲圖6、第一次牽曲情形

  第一次牽曲是敬獻給天公,到了第二次才是獻給太祖。還有一個特別的畫面是,尪姨會到每個布袋戲及歌仔戲台前做儀式,看似像替戲台加持,布袋戲台人員也會利用戲偶對著尪姨持香敬拜(圖7)。結束後尪姨回到公廨內,景象與起乩時很像。過沒多久,太祖就退駕了,尪姨像暈了過去被旁人扛去附近的椅子上休息。

▲圖7、尪姨到每個戲台前進行儀式

所參加的三場夜祭-吉貝耍、番仔田、頭社

  參加10月的吉貝耍夜祭,與11月的番仔田、頭社夜祭,雖然因為太晚而沒看完整場儀式。但在這之中發現,吉貝耍夜祭(圖8)極力恢復過往西拉雅的傳統,夜祭前的表演也皆找了其他地區的原住民來表演。

  而番仔田及頭社就很明顯看到漢化痕跡。在番仔田夜祭的表演中可看到,傳統廟會常見的「大鼓陣」、「素蘭陣(素蘭小姐要出嫁)(圖9)」。而頭社夜祭綜上所述,不管是旁邊酬神戲台,或是神桌擺設、燒金紙等地方能看到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反而讓人有種熟悉感。

▲圖8、吉貝耍夜祭(2023年10月18日)

▲圖9、番仔田夜祭-素蘭陣(2023年11月26日)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