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藝「堆肥」,打造在地循環系統
文、圖/詹証傑(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2024-03-15
「基本上,沒有任何物質一出現就是『垃圾』,『垃圾』其實是人們決定的。」——谷口吉光《廚餘垃圾與堆肥》
我們每天都跟「吃」密切相關,附帶產生各式各樣的廚餘,不管是未經料理的「生廚餘」(例如:果皮、葉菜等),或是烹飪後殘留的「熟廚餘」(例如:米、麵、肉類等),皆反覆地出現在你我周遭。但是,多數人僅將它們視作廢棄物丟進垃圾桶,進而送入焚化爐或掩埋場,而未曾想過它們的其他用途。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以下簡稱:城實組),從112學年度第一學期起,在校園推廣「廚餘堆肥箱」,搭配城實組的年度展演計畫《耕讀食代:在南藝蔓生彼此的關係》,將堆肥箱放置在建築所館、職務宿舍和行政大樓等地點,期望改善本校教職員工生處理廚餘的方式,建構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
▲目前在「圖資大樓一樓右側中庭」放有一個堆肥箱,歡迎本校教職員工生將日常廚餘至於其中
目前處理廚餘的困境
臺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量高達50至60萬公噸,不含每天進入焚化爐或掩埋場的4000噸廚餘。目前各縣市的公有廚餘處理設施,每天僅能處理450噸廚餘,加上民間堆肥場和養豬場,則每天可處理約1400噸廚餘,但這樣的處理量仍不足以應付(張岱屏,2020)。
非洲豬瘟疫情在2019年爆發前,廚餘處理方式大致分為「生廚餘堆肥」和「熟廚餘養豬」兩種。在疫情爆發後,部分縣市禁止用生廚餘養豬,也有部分養豬場無法升級設備而選擇改用飼料或退場。近十年,廚餘回收率逐年降低,沒有回收的廚餘進入焚化爐,不僅增加清運成本、縮短設備壽命,更會產生被稱作世紀之毒的「戴奧辛」,造成空氣污染,間接提高民眾罹患癌症的風險(陳信安,2019)。
▲透過「南藝造土計畫」的問卷調查,城實組同學初步了解校內的開伙概況,以及料理後的廚餘處置
自己的廚餘自己解決
2023年8月,幾位城實組的同學參與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主辦的「合作找幸福」推廣講座,認識致力於推廣堆肥箱的「陳建泰」老師(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創會理事長),並在工作坊學習堆肥箱的製作原理和正確的使用方式,埋下同學在南藝大推廣堆肥箱的種子。
陳建泰老師以「沃土運動.都市造土」為名,提倡在家裡由家人處理家庭廚餘。藉由將廚餘(有機物)埋進堆肥箱,經過數周的產熱、好氧等分解過程,把廚餘轉化成擁有高有機質含量的「腐植質」,一方面可以改善土壤的團粒結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土地碳匯,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由於陳老師使用木棧板製作堆肥箱,箱體有許多孔隙,讓空氣流通,加上每次添加新廚餘時都會翻堆,因此屬於較不會有異味的「好氧式堆肥」。相較之下,各縣市政府推廣的塑膠製的密封堆肥桶,則是採取「厭氧式堆肥」,容易散發腐臭味,使得許多民眾對於廚餘堆肥有著負面印象。
▲廚餘與木屑完全混合後,經過發酵產生的「腐植質」,並不會有異味,還富含有機質
善用南藝周遭的資源
堆肥箱的本體由木棧板組成,所以取得大量木棧板成為城實組同學在南藝大實作堆肥箱的第一道關卡。本組同學秉持資源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的精神,決定四處尋覓廢棄材料,而不購買新的材料。剛好鄰近南藝大的官田工業區,有間回收與販售二手木棧板的店家,擁有許多淘汰且將銷毀的木棧板。店家聽聞來意後,非常願意提供資源給學生,讓我們有充足的材料。
接著,在堆肥箱底部必須鋪設數個牛奶瓶,作為「液態肥」的儲存空間。起初同學在本校臉書社團募集空牛奶瓶,但是成效不彰,直到有同學想到可以至校內超商索取,才成功蒐集足夠的牛奶瓶。至於掩埋廚餘的介質,同學則向本校應用藝術研究所木質組和材質創作與設計系的木工廠索取木屑,使廚餘能妥善被木屑包覆而不散發臭味,並讓廢棄物轉換為有用資材。
▲廚餘堆肥箱的內部構造,由下而上的內容物為:塑膠布、牛奶瓶(需鑽孔)、麻布袋(或舊衣物)、木屑
如何使用堆肥箱?
堆肥箱的使用方式相當簡單,若依循以下五個步驟,數周後便能生成良好的腐植質:
第一步:倒入前,先將廚餘中多餘的水分瀝乾。
第二步:確認今日倒廚餘的位置,再掀蓋子。
第三步:拿起吊在側邊的鏟子,並將箱中的木屑挖出一個洞。
第四步:將廚餘倒進洞裡。
第五步:用鏟子把木屑鏟進洞中,使之填平。
▲為了在南藝大推廣廚餘堆肥,城實組同學製作「食物永續循環」傳單,說明堆肥箱的使用步驟,以及目前堆肥箱的放置位置
如果廚餘跟木屑充分混合,原先淺色而乾燥的木屑,會慢慢變得深色且濕潤,蓬鬆的木屑也會漸漸因飽含水分而下沉。堆肥過程不需添加新的木屑,僅需一直放入廚餘即可,否則容易滋生螞蟻。
當堆肥箱的廚餘分解成「黑泥狀」時,便可取出三分之一的半熟腐植質,裝進米袋和肥料袋等具有透氣性的容器中,並放在不會淋到雨的半戶外陰涼處「後熟」一個月,就會產出既可以改善土質,又可以固碳的腐植質。陳老師特別提醒後熟的重要性,若沒有經過這個步驟,直接將堆肥箱的半熟腐植質放進田間,容易灼傷作物根系,造成反效果。
▲堆肥是達成食物永續循環的關鍵步驟,讓廢棄物重生為富含有機質的腐植質,回歸土壤提供作物養分
從堆肥到種菜,城實組的友善綠生活
看似日常且微不足道的堆肥,卻是建構「地方循環型農業」的關鍵,透過廚餘箱達成良好的物質循環(有機物/廚餘→肥料→農產物→餐桌食物→有機物/廚餘)。將廚餘垃圾做成堆肥,就可從「廢棄物」變身成為協助農作物生長的有用物質,這也是最好的資源回收方法(谷口吉光,2022)。
除了廚餘堆肥箱,城實組在建築所館周圍建造了兩座「落葉堆肥槽」,這是向新港文教基金會二分之一自然農場學習的技術。同學向校內清潔人員蒐集落葉,將之傾倒入槽中,並定期翻堆,便能使落葉分解為腐植質。同時,城實組雞舍的放牧區也有「雞屎堆肥」的功能,透過雞糞與落葉混合,輔以母雞的抓耙行為,數週後也會產生營養的腐植質。以上三種堆肥所產生的腐植質,皆能用在城實組所經營的菜園,進一步打造在地循環的學習環境。
▲南藝大四處都是樹木,有著數量龐大的落葉,若僅將之視為廢棄物,無異於浪費自然資源。因此,城實組製作兩座「落葉堆肥槽」,並向清潔人員索取落葉,期望能夠有效地將落葉轉化為腐植質,提供本組的菜園使用
▲雞屎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好的肥料來源,加上本組採取友雞飼養的方式,不僅餵食本土雜糧製作的飼料,並採用平飼與生物防治。所以用我們的雞屎製作堆肥,可以產出既營養又健康的腐植質
最後,如果你也認同堆肥箱的理念,希望把廚餘箱放在你所就讀/工作的系所館、辦公大樓附近,或是自己居住的地方,歡迎跟南藝大建築所城實組聯繫,我們將提供合適的協助,希望可以把堆肥箱推廣給更多本校的教職員工生,一同實踐永續綠生活!
▲南藝大黃翠梅副校長參與城實組的《耕讀食代:在南藝蔓生彼此的關係》展演開幕活動,實際使用堆肥箱
備註
- 「城鄉思維與實踐組」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share/2FpACfvxXsvf7dKX/?mibextid=WC7FNe
- 「城鄉思維與實踐組」電子信箱:tnnuaarchc@gmail.com
參考資料
- 谷口吉光(2022)。廚餘垃圾與堆肥。載於林朝成(主編),食農社會學:從生命與地方的角度出發(臺灣紀念版)(頁183–201)。臺北市:開學文化。
- 陳建泰(2023年8月26日)。都市沃土計劃與家庭廚餘堆肥箱製作〔專題演講〕。2023合作找幸福(臺中場),臺中市,臺灣。
- 我們的島(無日期)。非洲豬瘟禁用廚餘養豬|廚餘可以去哪裡?。我們的島。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8189\
- 張岱屏(2020年11月16日)。廚餘去哪裡?|減少焚化爐負擔。我們的島。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7162
- 陳信安(2019年4月13日)。低迷的回收率,被焚燒的命運—廚餘回收怎麼了?。窩窩。https://wuo-wuo.com/topics/enviromental/99-kitchen-waste-recycling/954-2019-04-13-08-23-22
- 楊秋忠(2023年6月28日)。全球減碳排的基盤 有機廢棄物處理。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03486
-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21年8月30日)。防堵非洲豬瘟 9月1日起禁用廚餘養豬 違者從重處罰。行政院。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c46da20f-8e8a-47d8-afc3-f24f25c579d2
- 雲林縣元長鄉公所(2021年7月14日)。生、熟廚餘回收分類宣導。雲林縣元長鄉公所。https://yuanchang.yunlin.gov.tw/News_Content.aspx?n=12390&s=342623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