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支持型農業的在地實踐——從合樸到樹合苑

文、圖/黃鈺庭(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2024-08-15

  農業是文化的縮影,也是食衣住行,一切生活所需的最根本。在農耕時代,人與土地關係親密,腳踏實地揮汗耕作,實實在在從土地享受豐收的喜悅與滿足。工業革命以後,機具大量使用、產量增加,加上以雄厚資本為基礎、利益為考量的商業運作,有形的物資富裕了,生活所需似乎也更便利了,但卻也讓人與土地失去了聯繫。

  當人們遠離了土地,同時也遠離了自然;無法親觸土壤的芬芳與奧秘,當然也就無法領略大地旺盛的生命力與令人驚豔的美麗,更失去了大地與人我之間和諧關係的連結。離土地愈遠,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愈遙遠。

  ——合樸農學市集《永續農業,從支持小農開始》

  2024年4月13日(六),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以下簡稱:城實組)藉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弗克思2.0課程—建築創作演習C(2)」前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的「合樸農學市集」及北區的「樹合苑」進行走讀,邀請長期關注自然建築的孫崇傑老師擔任講師。合樸是一個經常性舉辦的農學市集,集結來自中部的農友、小型食品加工者及相關業者,積極推廣天然無添加、無加工的農產品及農學理念,創造生產者及消費者的直接連繫。

 

▲城實組師生在樹合苑合影,每個人手中都拿著一碗手沖豆花

食安鑑定者:黑翅鳶

  城實組同學跟隨孫崇傑老師的腳步,細細認識合樸農學市集各個攤販所販賣的產品及經營理念。在孫老師和各個攤商的介紹下,同學迅速了解產品資訊,有助於大家思考市集的理念。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絲田水舌」的「黑翅鳶麵」,其原料使用霧峰種植的小麥,主打採用無農藥、無化肥的天然小麥製成。命名為黑翅鳶麵的原因,必須提到被稱為最美麗猛禽的黑翅鳶!牠是友善耕作的好幫手,唯有天然無毒、不撒農藥的田地,才能吸引牠進駐獵食,所以黑翅鳶是最了解食物的安全的鑑定者。

 

▲正在與農友交流的城實組同學

 

▲黑翅鳶是友善耕作的好幫手

真誠互惠的經濟模式:「種人」哲學

  合樸農學市集創辦人—陳孟凱老師提出「種人」哲學,是一種「熟人經濟」,透過交朋友的方式,強調「真誠經營」與「感恩迴響」的經濟模式。生產者與消費者如朋友般,彼此了解對方的需求和喜好,惠而不費地協助對方。這種互助關係建立在彼此願意提供協助和支持的基礎,提供經驗和知識,對於尋求協助的人是很大的幫助與恩惠(吳宣佑,2024)。

 

▲合樸農學市集的農友向城實組同學細心介紹農產品

 

  接著,孫崇傑老師帶著城實組同學到臺中市北區的「樹合苑」,以走讀的方式介紹這裡的故事。以前樹合苑是一個釣蝦場,在團隊接手後,成員們採用「樸門永續設計(Permaculture)」的理念進行改建。樸門強調與自然和諧共生,並且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因此,改造過程大量使用二手材料(如:木棧板、貨櫃等),將木棧板巧妙加工後變成一面木牆與樓梯。設計團隊也運用原本被閒置的廢棄貨櫃屋,通過具有創意的設計手法,將它們改造成為實用且美觀的茶室與廚房。活用二手材料的收法不僅賦予廢棄資材新的生命,更體現了環保、永續及資源利用最大化等理念,使得樹合苑成為一個充滿創意和生態意識的場所。

環保與人文平衡之結合:生態廁所

  樹合苑的空間格局是孫崇傑老師與合樸農學市集的農友們共同規劃,其中有一座讓同學印象深刻的生態廁所。這座廁所不使用傳統的水沖式系統,而是採用生態設計,結合省水、有機肥料製作和臭味控制的功能。使用者的排泄物與有機物充分混合攪拌,利用微生物的發酵原理,幾個月後就能轉化成有機質,作為植物生長的肥料使用。不僅環保,又符合永續發展的理念。

  生態廁所的建造方式顯示了向傳統技術學習的重要性,像是利用回收材料製作空間,體現了如何在建築和設施中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和資源浪費最小化的概念;還有乾濕分離和發酵的處理程序,承襲了古人千百年的智慧。這些方法不僅提升環境質量,也強調在設計中融入自然元素。同時,設計團隊也運用傳統建築工法建造生態廁所的屋舍,邀集農友共同運用木材搭建結構,擴大社群的參與。這種建築方式不僅強調地方特色和文化傳承,更體現社群協作和自助精神對於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孫崇傑老師向城實組同學說明生態廁所的構成原理

 

▲架在生態廁所旁邊的使用須知

空中的自然農法:貓道

  樹合苑的設計團隊展現諸多活用空間的巧思,讓使用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既有空間,像是屋頂的「貓道」菜園即是一例。若要抵達懸掛在建築上方的貓道,必須先登上二樓,再攀爬一座梯子。當我看到同學們小心翼翼地爬上長梯的時候,我也不自覺地吞了口水。雖然過程十分令人緊張,但是站上貓道的時候,看見從長窗灑落的陽光,以及環繞的蔬果植栽(如:番茄、紫蘇等),讓我感到非常驚奇。

  貓道由架在桁架之間的金屬擴張網構成,是一個環繞屋頂的鏤空步道。孫崇傑老師提及由於室內沒有太多燈光設計,因此團隊決定拆除部分鐵皮牆壁和屋頂,以開窗和開口取代,讓自然風、陽光和雨水能夠進入室內。所以貓道是一個可提供充足陽光的理想溫室,讓人便於管理和照顧植物。同時,設計團隊也打造雨水回收系統來澆灌這些植栽,體現樹合苑對於資源循環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承諾。

 

▲城實組師生在樹合苑屋頂的貓道菜園合影

飲食文化中的豆花美學

  參訪結束前,陳孟凱老師為城實組準備了一桶手沖豆花,並教導同學以「片」的方式將豆花盛入碗中,而不是用挖的方式,以免豆花出水。這個小技巧顯示樹合苑對細節的講究,也讓同學理解推廣的方法。樹合苑一方面關注食材的來源和製作過程,另一方面致力於傳遞多元的料理方法,以及背後的文化價值。所以這不只是一碗美味的豆花,更蘊含對食材的尊重,也深化民眾對飲食文化的理解。

 

▲陳孟凱老師向城實組同學介紹「片」豆花的方式

 

▲濃醇的手沖豆花搭配香甜的黑糖

人與土地的永續發展

  藉由參訪合樸農學市集與樹合苑,讓城實組同學深入了解農學市集的運作、經營社群參與的經驗,還有樸門永續設計的實際應用。兩者成功示範如何透過社群合作推動地方經濟和資源再利用,既促進消費者購買本土農產品,又在硬體空間和設備創造永續生活,實現人文與環保的目標。團隊多年來的實踐,已在經營管理和設計操作等層面建立完善模式,發展出許多可行的實踐方案。

 

▲孫崇傑老師與城實組同學分享永續環境的理念

 

▲永續城鄉的想像(第一場)社群支持型農業的在地實踐——從合樸到樹合苑

參考資料

  1. 合樸農學市集(無日期)。永續農業,從支持小農開始。合樸農學市集。
    https://www.hopemarket.com.tw/page/418
  2. 吳宣佑(2024年02月16日)。合樸農學市集的「種人」哲學。有機農業推動中心。
    https://www.oapc.org.tw/2024-0216_about-organic-thing-ep10/2
  3. 陳孟凱(無日期)。樹合苑的空間設計與生活。社區伙伴。
    https://www.pcd.org.hk/zh-hant/content/%E6%A8%B9%E5%90%88%E8%8B%91%E7%9A%84%E7%A9%BA%E9%96%93%E8%A8%AD%E8%A8%88%E8%88%87%E7%94%9F%E6%B4%BB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