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廢飛-農廢第二春計畫啟動!

文、圖/呂陳沅  2022-12-15

  「多美麗的玫瑰花,多可愛的玫瑰花,我就這樣深深地愛上她~」-鳳飛飛《可愛的玫瑰花》

  今年12月3日,南藝大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以下簡稱「城實組」)的2022年度展演計畫在鳳飛飛小姐的歌謠中,大鳳凰的肚子下,於南藝大比鄰的官田社子社區揭開《瘋廢飛-農業廢棄物第二春計畫》的展覽序幕。

  這次展覽我們著眼於農村社會中困擾許久的問題——「農業廢棄物」,我們想透過這次的計畫,釐清農業廢棄物能否有更多用途?難道這些廢棄物最終只能燒毀或是扔棄嗎?究竟該怎麼創造農業廢棄物更大的價值?

▲鳳凰底下的活力四射的我們

 

為何我們選擇農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難道有辦法變黃金?

  城實組深耕官田社子社區進入第三年,認識到這裡以農務為主要生活型態,我們深入了解在地後,更體認到農業產生的農業廢棄物,例如,塑膠農地用膜、果套袋、農藥罐、廢棄竹條、肥料袋、飼料袋等等,都是社區常見農業廢棄物。這些農廢物的量甚是龐大,騎車經過田畦,有時映入眼簾的不是作物,而是就地掩埋、堆放一旁的銀黑色塑膠農地用膜。

  根據環保署109年針對農業廢棄物中固態廢棄物的統計,台灣農業產生的廢棄物一年有將近994萬公噸,當中又可分為可分解性與非分解性,兩者各佔五成左右。若是可分解的農業廢棄物,處理方法包括就地翻耕掩埋、堆肥、焚燒掩埋、燃料、作物栽培覆蓋、倉庫墊料、禽畜舍墊料、育苗栽培介質、飼料或飼料原料、資源回收、化製原料等。木質或是竹製廢棄物可透過焚燒,產製生物炭,製造活性炭顆粒和土壤改良劑;菜渣等通過有益微生物的分解發酵可製成抗病害肥料;生物纖維稈則可生產燃料用作發電。

  以非分解性的農業廢棄物來說,例如塑膠農地用膜、塑膠罐、塑膠盤等等,資材多樣,回收成本高,導致許多人將廢棄物堆疊於田中,自行分解,影響土壤品質,或是就地焚燒,造成空氣汙染。

  在我們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實許多農民都深知不可分解的農業廢棄物對環境、土壤都不是很好,因此他們在不得不使用這些農業資材的情況下,選擇「少用」或是「重複利用」,這樣的想法算是一掃我們在調查前對農民使用這些農業資材的想法。我們深入了解農民們使用這些耗材前,總會先入為主的認為他們就是不懂什麼是保護大地、環境保育等等的,但殊不知農民們靠這片土地生活,比任何人都珍惜腳下這片土壤所孕育的養分。

  大量的農業廢棄物一直是農民頭痛的問題,我們便著手一同與農民思考,究竟農業廢棄物還能如何再利用,讓農業廢棄物不僅走向燒毀或是回收的結果,而希望我們能妥善利用大量產生的農業廢棄物,開創農業廢棄物第二春的可能,更希望跟社區居民、農民,一起思考如何妥善再利用農業廢棄物。

▲我們穿著鳳凰裝在鳳凰底下跳舞

 

▲活動開幕當天大家都盛裝打扮,更邀請居民上台高歌

 

思考農廢出路 農業廢棄物如何發展第二春?

  社子社區以芒果作為生產大宗,居民大多種植芒果,而種植芒果的過程中,用過的大量套袋成為農民棘手的問題。我們起先看著芒果套袋,思考這麼皺巴巴的紙,又能創造什麼有效的再利用方式?後來,我們從台中東勢找來美山工作室的 林詩樺老師,請老師教我們與社區居民如何編織水果套袋,將套袋做成坐墊、盒子、錢包等等。

  許多民眾遠道而來上這堂水果套袋的工作坊課程,讓我們發現「農業廢棄物」議題似乎也沒這麼冷門,許多人對於農業廢棄物再利用也十分苦惱。課程當中,我們讓大家一起來做自己水果套袋盒,利用水果套袋折成條狀,以經緯編織的方式,慢慢的折出一個盒子。有些人很享受做水果套袋盒的過程,享受自己與纖維編織的過程;但有些人則表示,做這種果套袋的課程過於費工,尤其是農民,他們覺得做這些編織工,耗時一兩個小時,倒不如讓他在田裡務農,他在田裡的生產力都比在這裡編織來得高。

  除了開設水果套袋編織工作坊,我們蒐集成千上萬的水果套袋、塑膠農地膜、農藥罐、肥料與飼料袋等等,打算做一個農業廢棄物再利用示範園區,希望讓社區居民看看我們怎麼再利用農業廢棄物,更期盼讓大家跟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再創農業廢棄物的價值?

▲活動開幕當天,我們與居民勁歌熱舞

 

▲為了讓居民深刻體會我們想表達鳳凰的意象,我們特地租借鳳凰服裝來和居民共樂

 

瘋廢飛-農業廢棄物第二春計畫啟動!

  〈瘋廢飛-農業廢棄物第二春計畫〉——我們思考農業廢棄物如何再利用,希望引起社區居民的興趣,吸引農民的注意,並創造一個共同對話思考的場域。因此我們決議做一個示範園區,腳踏實地做出一個真實場域,邀請大家來和我們共同解決這個議題,而這個場域也成為我們敲響解決社子農廢問題的第一鐘響。

  為了讓社子的農廢問題深刻烙印在大家腦海,我們想到或許做一隻「大鳳凰」來吸引大家的目光,是個不錯的方式,而這隻大鳳凰也表現了從農廢中浴火重生的鳳凰,象徵我們在社子中努力讓農廢變黃金的過程。

  我們以社區中常見的刺竹,來做鳳凰主題的架構,將刺竹剖為竹篾,一根一根架構出鳳凰的形體,再利用「芒果套袋」來製作鳳凰的表面,試圖形塑出鳳凰的羽毛感。然而鳳凰是神話生物,其形體不定,難以意會與體現,但我們大略掌握到鳳凰的羽尾大多有種飄逸的感覺,再來是鳥冠也需要有點漂浮感,所以我們著重在這兩點來塑形。後來做出來鳳凰後,我們詢問居民,有沒有像鳳凰,多數居民沒有感受到鳳凰,倒是有感受到像孔雀、母雞,甚至是蝦子,讓我們覺得非常有趣,作品真正形象只活在我們心中。

  居民深深被我們利用果套袋能製作出這樣的鳳凰,感到十分驚訝。他們眼裡的套袋通常就用在芒果上,他們從未想過套袋能成為一隻壯觀的鳳凰。將套袋送給我們的居民,更是感動自己提供的套袋能有如此好的運用,給他們深刻「廢物變黃金」的感覺。對我們來說,能聽到居民這樣的心聲,其實也是達到我們當初設定創造這個園區的理想,就是讓居民感受農業廢棄物能獲得更好地利用,並且讓他們認知到農業廢棄物是能被創造出不同的價值,而這樣的啟發也是為了讓農民能跟我們一起思考農業廢棄物的未來,究竟該如何設計出實用的價值,這也成為我們未來繼續在這個課題上努力的目標。

 

▲我們的鳳凰園更有設置星光展覽,讓居民晚上也有可以散步的去處

 

▲我們利用不同的農廢物來創造和諧的氛圍感

 

瘋廢飛的下一步?大鳳凰降落何方?

  展覽展期12月3日到5日三天,落幕後我們的行動依舊持續向前行。在展覽製作的過程中、展覽開幕、展覽期間,我們都有遇到許多遠道而來的朋友觀看我們的展覽,他們深受感動,也引起他們對於農業廢棄物議題的興趣。讓很多人關注到這樣的問題,我們感到很開心,也希望能透過眾人集思廣益的力量,繼續跟我們思考農業廢棄物未來能走向什麼樣的發展?目前常見的農業廢棄物通常是透過科學的力量,從上游端改變農業廢棄物的材質特性,讓農業資材得以友善環境的形式被使用,例如,容易分解,並在大自然中得以自行腐化,而不會造成環境的負擔;或是碎化大量的農業廢棄物,並透過汽化的方式,轉換成燃料能源。然而若是以人文的角度來看,或許如此大量的農業廢棄物可以透過製造商品等形式,讓農業廢棄物走向市場需求的機制,解決農業廢棄物生產過量的問題。

  「我願像那紅紅的臉蛋盛開在太陽下,我願像那亭亭的丰姿搖曳在春風中,我願像那高貴的氣質受人尊敬,我願大家都愛我就像愛她。」鳳飛飛、瘋廢飛,小小的諧音,大大的快樂,居民的活力展現在社子的農地裡、鳳凰的肚子下。重農廢中飛出的大鳳凰降落在社子,和社子居民一同想想,究竟過量的農業廢棄物可以如何解決?

 

▲我們利用竹夠塑形鳳凰的形體

 

▲透過竹構建造鳳尾,再利用飄逸感的農廢物來製造蓬鬆的羽毛感

 

▲開幕活動當天前來玩樂的民眾非常多,大家都在等待活動開幕表演的開始

 

呂陳沅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