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雪湖望鄉特展《心內的所在》──地方的記憶

圖、文/黃宜婷  2020-07-15

▲臺南市美術館二館外觀

  時值盛夏,炙熱的陽光照射在寬廣的廣場上,清一色象牙白的外牆與清澈無雲的碧海藍天相映如畫,這裡是由臺灣石昭永建築師與曾設計過南投紙教堂的日本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共同打造的臺南市美術館二館,於去年1月落成開幕。該館設計發想源自臺南地形氣候與時令花種鳳凰花,透過玻璃帷幕與幾何形架構營造與大自然連結的效果,當陽光從屋頂各種不同角度的玻璃穿透時,就如同在茂密的大樹下抬頭仰望般可見其細碎光影。

▲臺南市美術館二館內部各層景觀

▲陽光穿透玻璃的光影效果

  今次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助理教授孫淳美所開設的課程《臺灣美術與外來文化》來到此地,觀摩曾經在臺灣土地下留下重要蹤跡的近代畫家之作品展──郭雪湖望鄉特展《心內的所在》,請到導覽員黃玉貞為學子答疑解惑。該展以故鄉為題,透過畫家留存的畫件、手稿,搭配以畫家生命歷程為基礎所製作的動畫作品,展現地方的歷史記憶與人們的生命經驗。

▲留存手稿

▲動畫《三彩船之夢》與其展間

  由王福賢執導、郭雪湖基金會出品的動畫《三彩船之夢》簡單通俗地描繪了畫家成名前後的歷程。故事闡述郭雪湖出生於1908年,當時正值日治殖民時期,從臺北州立工業學校中退的他,一邊打零工一邊努力創作。當時他所喜愛的岩彩畫顏料十分昂貴,甚至能抵上一整個月的薪水,但郭雪湖的母親仍借錢支持兒子維繫夢想,最終〈圓山附近〉一作獲得評委青睞,入選臺灣美術展覽會第二屆東洋畫特選而廣為人知,也奠定了郭雪湖的畫家地位。

▲〈圓山附近〉與其線稿、色稿歷程圖

  郭雪湖常習慣先繪完線稿、色稿後,才會繪製出最後的完成品,創作於1928年的〈圓山附近〉便是如此。畫面中白色飛鳥翱翔於蔚藍天空,山野林木間有一農婦身著日本花紋特色的服飾,彎著腰辛勤地在農田工作,一旁還融入曾入選臺灣八景的現代性建設圓山明治鐵橋,展現畫家將自己的想像結合地方風俗民情、人文景觀。

▲〈南街殷賑〉

  1930年〈南街殷賑〉則將臺北大稻埕風華再現,畫家特意在畫面間利用多點透視繪製不同角度望去的建築,並將屋頂加高融入現代性的想像,建構高聳的視覺效果,讓觀眾一睹當時中元節街上人滿為患的歡騰氛圍。曾經在臺南到處遊歷寫生的郭雪湖,也在〈鄉鎮古蹟〉中留下了當時霧峰林家的樣貌,〈古樓新月〉中則描繪赤崁樓的景象。膠彩顏料的特性使得畫面中的色彩更為飽滿明亮,翠綠的椰子樹矗立在兩棟閩南式閣樓中央直達天際,好似能觸及高掛於天上的彎月一般。

▲〈鄉鎮古蹟〉

▲〈古樓新月〉

  除了國內的地方風情外,郭雪湖晚年也曾在〈金山大觀〉繪製自己最熟悉的舊金山畫室附近的風景,留存春秋兩季。此處依山傍水,春天枝葉翠綠繁茂,粉色的花樹成為注目的焦點,讓人想躺在寬廣的草原上,享受拂面而來的涼爽微風與漫天美景;秋季整片山野則染上了金黃色與橘紅色,畫面中描繪遍地山野植物的漸層與暈染效果則似乎給人一種毛茸茸的柔軟觸感,讓人想實地走訪感受一番。

▲上兩幅〈金山大觀 春〉、下兩幅〈金山大觀 秋〉

 

黃宜婷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