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社大「小農學堂」熱烈開張

文、圖/蔡采綾  2020-09-15

 

▲小農學堂課程摺頁1

 

▲小農學堂課程摺頁2

  臺南市新營區為北臺南的區域發展核心,區內生活機能充沛,也易與周遭鄉鎮串連。而座落於新營市區的新營社大於2004年以來便一直致力於落實成人學習的多元性與在地性,近幾年更是以「社區文化資產」、「農村發展」為核心開辦許多相關課程、工作坊與講座,其中「小青新農學社」底下的「小農學堂」課程便是其一。

 

▲「關於『食物』的十堂課:從食物看農業」課程於新營曬書店三樓展開

▲新營社大夥伴先行講解此堂課的緣起與目標

  新營作為周遭農業鄉鎮的生活圈重心,在農業的支持系統上,除了地方農會的資源,若是想獲得其餘相關的農業知識或是技術便需要前往新化的農業改良場,或是嘉義大學的園藝系。另外,新營社大在近幾年與青農的接觸中也發現部分青農不易融於在地主流的農政系統,在技術上也較難獲得相應的支援,且更重要的是缺少一平台讓農夫們能在技術、資訊、生活甚至是人際上給予支持與交流。因此,新營社大希冀能建置青農的在地生活支持系統進而彰顯在農村生活的種種價值,另方面也活絡鄉鎮生活的多元性,於是「小青新農學社」便在這樣的盼望下誕生,並在今年(2020)的下半年持續辦理「小農學堂」課程。

▲筆者介紹此堂課的預期目標與讀本介紹

  於今年下半年展開的「小農學堂」課程有三種,分別是-關於「食物」的十堂課:從食物看農業、自然農法與家庭菜園、農機與電動工具的使用與修護。「關於『食物』的十堂課:從食物看農業」的課程中,以農業作為主軸,食物作為切入方式,希冀透過食物生產背後的各式環節,包含食物如何被生產、產地的狀態、栽種方式到農業現況等等,讓參與者一同思考從產地至餐桌間碰觸到的農業議題,運作的方式則是以讀書會與「農村的遠見」影片放映交錯進行,其中也會搭配影片的主題邀請相關領域的講者前來映後分享,透過不同的方式增進彼此間的交流。「自然農法與家庭菜園」的課程中邀請新營意源有機農舍、禾作農產協會的理事長——沈俊源教授友善大地的栽種方式與生態環境間的關聯,並且也會帶領學員製作微生物菌與無毒資材,讓學員從實作中獲取經驗。最後的「農機與電動工具的使用與修護」課程,則是邀請位於新營的信宏電動工具行負責人——曾金鵬前來授課,教導如何使用及保養農機具或一般的電動工具。

▲參與學員的自我介紹,以及分享為何想參與

  「小農學堂」課程中,由「關於『食物』的十堂課:從食物看農業」率先於9月4 日熱鬧展開,參與的學員中具有多元的職業別:中醫師、國小教師與行政人員、台糖工作人員、一般主婦等等,對於課程的興趣大部分皆來自於對於食安問題背後的種種關心。第一堂課除了成員們間的彼此認識之外,也透過觀看紀錄片美味代價(FOOD, INC.)先行了解目前的食物產業背後之製造過程,後續也將透過《糧食戰爭》與《雜食者的兩難》兩本讀本,更深刻的討論目前的食物產業究竟是怎麼形成,而這些最後皆會回到我們如何看待農業。

▲觀賞紀錄片美味代價(FOOD, INC.)

  最後,關於食物或是農業皆無法在這十堂課裡被完整討論,但此堂課的目的在於透過讀書會匯集地方上關心食農議題的群眾,而後能夠透過自主性的行動在地方上形成對於農夫的支持系統。邀請對於此議題有興趣的社會大眾一起參與新營社大的共學社群,一同認識與守護我們所處的這片土地。

 

▲學員對於記錄片中的現象提出討論

 

蔡采綾|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研究生,參與新營社大「關於『食物』的十堂課:從食物看農業」課程

新營社大臉書頁面:https://www.facebook.com/sycutn/?epa=SEARCH_BOX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