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次的結構、解構、培養與試驗,只為與下一幀動畫影格共舞!—2021當代實驗動畫場-動畫實務編導工作坊

圖、文/莊淯津  2022-02-15

  「當代動畫實驗場-動畫實務編導工作坊」邀請業界4位講師:魏嘉宏、蕭弘林、黃勻弦、謝文明指導學生在動畫編導創作的概念與實務專題製作的策畫及影展經驗分享。分別以四種視角切入台灣動畫短片製作與編導風格及導演理念,藉此引導學生在創作中表現獨特形式與編導創意的視野。

  透過以下四場次活動的精彩內容,提供了在動畫編導上的創意思維與多元視角,也啟發參與工作坊的學員在動畫創作的表現上提出當代動畫創作的新觀點。

 

【故事的品味】:專業編劇-魏嘉宏

  「每天都有幾億的故事生成與殞落,你如何讓自己的故事延續生命」在網路發達的世代,分享生活訊息快速容易,但要結構成動人有趣的故事很難。

 

▲魏嘉宏老師(左)幫講故事的同學拿麥克風

  每個參與的學生發表完自己編寫的故事後,魏老師問:「戲」讓人感覺深刻的特質為何?「腦海有畫面」、「與生活經驗共鳴」同學們回答。最後總結這些答案為—「轉折」

  何謂「轉折」? 可能是由開心到悲傷的過程,反之亦然。如同學的故事中提到:一個空蕩蕩的家,突然家人們都回來了。氣氛由冷清轉變成熱鬧就是轉折(順差)。

  「轉折,差距帶來感覺。差距越大,所引發的滿足感、遺憾感、意外感就越大。」—《寫,在動畫製作之前》

 

▲魏嘉宏老師解釋階差的概念

  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處理過程中的階差(順差、逆差),再由角色的「發現」、「決定」、「進行」去完成每個環節,舉例而言,故事也許會從悲傷到更悲傷,形成逆差,形成「懸念」,使人想看下去。

  故事大多由「遺憾」、「滿足」、「意外」和「懸念」四種感覺組成,要理解寫故事的感覺目的。安排「遺憾」與「滿足」的交替,形成正負之間的階差,故事的編導因應而生。

 

▲林巧芳老師(左)、魏嘉宏老師(中)、余為政老師(右)和同學們的大合照

 

【台灣動畫的新生與觀察】:彌賽亞創意工作室 動畫編導製片 蕭弘林

  台灣的動畫產業希望擺脫代工的環境,然而「原創」的路隨之而來的艱辛為何?通常電影圈有製片公司、製作公司、發行公司和行銷公司,使產業鏈的順利運作。反觀中期動畫製作公司較為發達的台灣,原創開發與行銷宣傳相對薄弱。

  許多優秀台灣的作品在國際影展上受到肯定,但因為宣發力道弱,導致觀眾並不熟悉,因此動畫產業發展受限。

  為培養國內動畫觀眾群,並推廣在地新銳動畫導演的作品,蕭弘林老師籌辦《福爾摩沙青年動畫日–2021未來之星線上聯映》,其中邀請的導演有(南藝大的學長姊)《一如往常》劉冠汶、《妳只在乎你在乎的》張䕒澤、《水中的女孩》黃詩柔。

 

▲蕭弘林老師講述對台灣動畫產業環境的觀察

  聯映的過程中,近來獨立製片模式上,動畫觀眾群與創作者有成長的趨勢,老師鼓勵同學,可以藉由聯合製作的機會,尋找夥伴,組成合作團隊或是工作室,互相幫忙與發展各自的創作,持續性的短片作品產出,同時提醒大家,無論是策畫中或進行中的作品,都能試著爭取政府資源(文化部的短片輔導金、國藝會、高雄拍等),來支持個人的短篇動畫創作,來延續創作生涯。

 

▲林巧芳老師(左)、蕭弘林老師(右)和同學們的大合照

 

【山川壯麗偶動畫編導】:旋轉犀牛動畫導演-黃勻弦

  一群人簇擁在講台前,有人拿起手機拍照,有人問起材質的製作方法,有人好奇地觸摸眼前「偶」的衣料,即使講座還沒開始,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想跟講師交流了。

 

▲黃勻弦導演(左)跟同學們分享製作偶的材質與過程。

  導演先介紹自己捏麵人的工藝背景,並帶著初衷一路尋找動畫創作中製「偶」的最佳材料,強烈地感受到導演的實驗精神一 要「試」了才知道!

  「如何製作分鏡?」、「如何增加故事的深度?」、「如何選擇媒材?」、「如何凸顯個人特色?」 等,各種問題困擾著製作短片的同學,採納了諸多建議,腦中不斷地捏塑完美的形狀,然而停滯在構想階段的同時,也壓縮到後期製作的時間與精力。

  「動畫很困難,所以沒有一個畫面是浪費的」不知道如何選擇鏡頭的去留時,可以訓練自己,以繪本19個跨頁的畫面去思考,甚至是8個、6個畫面,強迫自己在有限的條件下,找出最重要的關鍵鏡頭。

 

▲黃勻弦導演帶了兩本繪本一《當一個人》、《山川壯麗》,講述圖文設計對構成故事的重要性。

  永遠要有備案,需要預留空間去解決問題,因為影片開拍後,平面轉化成立體,音樂與配音的加入,都會跟作品產生化學變化,也許會更好,也許不如期待。記得「真誠」比「完美」重要。對觀眾而言,縱使技術缺陷也比不過情感的渲染力。

  對於停格動畫的媒材選擇,導演以《山川壯麗》中的海浪為例,先試常見的保鮮膜去拍攝,成品顯得廉價。最後找到亮片布,而沖上岸的浪花是一片片的花瓣所組成,材料的選擇常跟「戲」要營造的氛圍有關,寫意與寫實的取捨很重要。

  美是可以把握的,具延續性的,
  因此美能成為一種文化遺產,可以保留,可以跨時代。       一 高行健

  「 沒有人可以阻饒你,只有你可以絆住你自己。」國際影展交流後,觀察到台灣許多創作者,常常花太多時間在煩惱資金的問題,可以的話,應該花更精力在把自己的作品提升到卓越的境界。

 

▲林巧芳老師(左)黃勻弦導演(右)與同學們的合照

 

【謝文明動畫解析】:國際動畫導演-謝文明

  金馬58屆【最佳動畫短片】:《蝴蝶果醬》、《極夜》、《水中的女孩》、《稻草記》、《海角天涯》,謝導演問台下的同學:「如果你們是評審,會選哪一部作品得獎?」 除了知悉好作品,也要學習如何評鑑作品,而從中習得目標與知識。在擔任過各項比賽的評審後,導演提醒大家「聲音很重要」,不要理所當然定位在學生身分,就降低作品的要求,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人對聲音的辨識尤其敏感,縱使影像傑出,主題特殊,聲音不適合的話,就沒有脫穎而出的機會。

  南藝大學姊黃詩柔的《水中的女孩》,聲音處理得很細膩,因為她要你慢慢地感受一個人的情傷,除了媒材與畫面優美外,音樂也占據重要的角色。慢節奏的影像其實很難處理,一反要快節奏或是要有絢麗剪接鏡頭的動畫認知。

 

▲謝文明導演分享製作《繼園臺七號》的艱辛與經驗

  分享擔任《繼園臺七號》動畫導演的經驗,動畫長片的製作時程分為: 前期製作、中期製作、後期製作。尤其前期要設定場景、人物的時候,特別考究時代背景與角色設定,大至城市小至路邊的車子、招牌、路人的衣服與道具,都要完整計畫。完成的分鏡與LAYOUT會印出來貼在牆面上,隨時檢視修改。這次製作過程有兩本設定集,歡迎大家翻閱。

  《夜車》正角逐2022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同學問「導演會不會擔心《夜車》觀眾會因為時代背景不同,而看不懂內容」,導演回應:時代背景不是重點,而是故事交代清楚與否,所以不要害怕故事講的太清晰,通常敘事型的作品,如果前半段無法吸引觀眾,這作品就是有改進的空間。

 

▲林巧芳老師(左)謝文明導演(左)與同學們合照

  本次講座搭配碩一的聯合製作的課程,經過彼此的分享與建議後,學員能更理解動畫「編導」的工作流程。

  合作的過程中,會發現自身擅長與不擅長的面向,不一定要當導演,可以是編劇、美術設計、動畫師、製作人、策展人、經紀人,抑或是動畫欣賞者,「資源永遠沒有到位的一天」、「擁有別人沒有的,你才有機會被看到」,講師們鼓勵同學,從摸索的過程中找到個人最關注的材料與創作熱情,相信動畫創作在每個人及每一幀的努力下,能走出更寬廣多元的道路。

 

莊淯津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