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s希望與行動的種子展——從一開始,從心出發

文/謝子晴 圖/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創價學會  2022-05-15

  從2020年發起的「SDGs x希望與行動的種子展」校園展,終於今年在南藝大於3月21日至3月25日由社團法人台灣國際創價學會與本校藝術推廣處共同策辦,更與通識教育中心合作,在開展前的3月10日舉行講座,不僅是加深了解展覽內容,亦廣邀各系學生參與,加入導覽員的行列。

 

SDGs是什麼?

  因應現在全世界面對的氣候變遷、貧富不均等衝突與現象,2015年由聯合國提出「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簡稱SDGs),為了地球的永續發展而訂定,內容是由17項目標、169項子目標及232個指標所組成。這17項目標可以分成3大面向,社會進步、環境保護以及經濟成長,而項目間是彼此相關聯的,舉例來說,讓每個人擁有接受優質教育的機會(目標4),就能促進良好工作與經濟成長(目標8),進而達到消除貧窮(目標1)、消除饑餓(目標2)的目標。每個項目都和我們生活的層層面面相關,彼此環環相扣,因此,只要在其中做出小小的改變,便能令這世界產生變化與影響。

 

 

展覽介紹

  主要內容為八位來自各世界的行動家構成,包含了致力於文化、教育及和平運動的「台灣創價學會」;推動改變教育的領導力「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為了移工們的夢想而努力的「One-Forty」;為生存發聲的「塞琳娜‧內羅克‧琳」;設置了「饗宴(Soufra)」組織,改善經濟、女性工作機會的「瑪麗安.夏爾」;藉由對話建立連結友誼與和平的橋樑,和平的鬥士「池田大作」;致力於提升南蘇丹社會對性暴力的認識,捍衛女性權益,為婦女伸張正義的「紐昂・蘇姍・賽比・威廉」;致力於森林復原,從亞馬遜各地收集原生物種,已種植了約20,000棵樹木的「約伯・丘塔・伊奴馬」。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國家,關注不同的議題,但共同點是他們都想改變自己身處的環境,不害怕是否有結果,展開了從「我」一個人開始的行動。

  除了這些行動家,還有本校大學生回應SDGs目標13氣候變遷政策所做出的行動成果區,思考在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從生產到使用的過程中產生了多少的二氧化碳,進而造成了溫室效應與極端氣候的產生,這樣的環境變遷下又會影響到誰呢?舉出了6個事件「蜜蜂的消失」、「失聰的小丑魚」、「性別失衡的海龜」、「棲息地銳減的黑面琵鷺」、「食物短缺的南極頰帶企鵝」、「雨季的改變」以及2個國內外對策「荷蘭城市海綿」、「台泥與工研院合作的微藻固碳」作介紹,並從自己展開減塑、減碳行動。

 

與自身專業的結合

  藝術與永續?一般的直覺聯想,兩個看來完全不相干的領域,要怎麼產生連結呢?然而其實並沒有表面看得如此複雜與困難,就以藝術史學系來說,系上的一門課程「藝術進鄉」,旨在為偏遠地區的學校策劃一場展覽,在展覽中讓小孩們了解了畫作的意涵、教導他們什麼是藝術,達成了目標4「優質教育」,將展覽帶入偏遠地區中,達成了目標11「永續城鄉」,而這兩項的目標結合,促使了目標8「良好的工作與經濟成長」;另外,投入展覽中導覽員的工作,從認識這些內容,到學習、了解背後意義與其產生的力量,最後將這些資訊彙整清楚傳達給聽眾,不僅將資訊傳遞出去,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與討論中,獲得了更多不同的看法與觀點,並且結合了博物館學專業之中「教育」的功能。

  這次的活動,從講座的開始、學生們一同練習導覽稿、成為導覽員;老師、教職員也一同加入觀賞展覽、聆聽導覽、了解及探討議題,如同這次展覽的名稱,埋入了的種子等待萌芽,茁壯生長成為改變的希望。

▲校園導覽員合照

▲學生聆聽導覽與討論

▲副校長黃翠梅(右二)與藝術推廣處處長賴錫中(右三)專注聆聽學生導覽

 

謝子晴|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大學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