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社區染疫人數大增 長輩關在家中怎麼辦?

文、圖/呂陳沅  2022-06-15

  台南藝術大學山腳下的社子社區,近期出現幾名新冠肺炎確診者,染疫長輩被限制不得出門,原先人潮活絡的鎮安宮廟埕,如今杳無人煙。社子為農村型社區,高齡化嚴重,多數為獨居長輩,生活大部分時間花在務農,其他時間就拿來和鄰里間聯絡情感、抬槓,啜飲小酒作樂,然而疫情嚴峻,長輩們被剝奪了生活中主要的樂趣,一個人被關在家中,或許被悶出的病都比新冠疫情帶來的病症嚴重?究竟疫情之下的農村型社會,該如何積極防疫並連繫鄰里間的情感?當獨居長輩染疫,在家中無人照護又該怎麼辦?後疫情時代下,中央高喊的「共存」,是否又有落實到地方,又或是地方再度成為政府政策底下,被邊緣的一群人罷了?

 

▲社子社區鄰近台南藝術大學,是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社區實踐的場域,我們自108年起進入社子社區,開始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活絡在地

 

疫情滲透社子社區 把長輩關起來就好?

  本土疫情5月中旬進入高峰,單日新增病例上看10萬例或更多,社子在這波疫情也難逃其中。自五月中開始傳出社區依稀有人確診的消息,從零星個案,到家庭群聚感染,再到據點式多人感染,社子中的舊社、柴埔、公館、六雙等聚落,都傳出許多家庭群聚感染的消息,其中多數感染者為家中長輩,或是獨居長輩。這些長輩們擔心不堪接種後的副作用,多數選擇不打疫苗,然而不施種疫苗的情況下,更令人擔心這些長輩若不慎染疫後,是否抗體能對抗病毒,更擔心長輩是否會留下嚴重後遺症。

  社子社區鄰近台南藝術大學,是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社區實踐的場域,我們自108年起進入社子社區,開始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合作,活絡在地。去年,台灣疫情高峰期衝擊各個直轄市區,郊區與鄉村的疫情雖有零星幾個個案,但不足以攻陷整個社區,然而當時就有許多人在思考,若是疫情攻陷社區,社區支持照護系統是否足夠?若是把長輩們都關在屋內,限制行動,會不會造成更多其他的問題?

  鄉村地區的社區防疫系統相對直轄市的防疫量能較不足,防疫措施與設備不充足,而且人口數量少,地廣人稀,許多居民對於染疫的危機感不高。另外,居民多以務農維生,務農是項耗費體力的工作,汗水容易浸潤口罩,口罩的防護作用也會失效,因此要求居民習慣戴口罩,需要一段適應期,但這樣的時期下,一旦社區出現零星染疫足跡,社區的防疫系統就有可能迅速崩盤,造成大量居民集體染疫的困境。

 

▲城實組學生在疫情前不時與居民聚餐,聯絡彼此情感

 

▲疫情尚未嚴重前,城實組會在廟埕與居民聊天,蒐集田調資料,也試圖更了解在地居民的心聲

 

長輩被關起來 是孤獨可怕還是疫情可怕?

  社子爆發疫情時,曾有確診長輩在自己家的庭院曬太陽、看風景、也有脫口罩吃中餐等行為,被其他居民告發到衛生所,過幾天,衛生所稽查人員帶著警員登門拜訪,稽查員與警員隔門向室內長輩吆喝警戒,他必須待在室內,不得外出,並因違反檢疫規定,將重罰20萬。

  長輩被限制在室內,限制外出,會出現什麼問題?社區長輩的生活,除了務農以外,與左鄰右舍聊天、聯絡情感,成為他們生活的另一重心。經常能看見社區長輩聚集在社子鎮安宮前的榕樹下,或是活動中心旁的空地,曬太陽、飲酒作樂,或單純什麼也不做,就靜靜坐著,享受其他人的陪伴。然而,疫情嚴峻下的社區,家門連一步都不得外出,長輩連太陽都無法曬,也沒辦法跟其他人講話,獨居長輩們又該如何消遣心中的無奈與寂寞?

  去年疫情影響下,許多社區據點關閉,長輩外出活動受限,間接讓他們身心退化的速度加快。在遵循防疫規範下,如何維持長輩健康生活與社交活動,正向的與病毒共存,在去年有不少相關討論。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地方上有許多社區老人關懷據點,針對將老人限制在室內不得外出的問題表示,據點被迫要停課,長輩生活安排上面常常會無聊不知所措,或者真的很孤單無助,身心也有可能因此退化,況且疫情之下,兒女因防疫,也不方便回來照顧父母,擔心自己也憂心兒女的情況下,情感上更容易受影響,引發憂鬱、焦慮等症狀。

 

▲疫情來臨前,城實組在社子除了作田調,也會聘請講師來當地開設與生態環境或是文化相關的課程

 

▲疫情尚未嚴重時,我們也時常在活度中心辦活動,讓居民一起參加,讓居民不時有些「夜生活」可以參加

 

社區共同體! 身為社區一份子的城鄉組如何協助社區度過染疫困境?

  疫情來勢洶洶,許多老人關懷社福機構轉型,將面對面的定期訪視,改作電話探訪,定期跟長輩聊聊天,讓長輩覺得自己還有人關心,也讓他們不會無聊,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製作居家百寶箱,或是防疫物資包—福幫達,讓長輩們在家中有作業能做,能動手、動腦,排解寂寞。

  除了這些社福機構能為社區中的長輩們提供解憂的服務,身為社子社區一份子的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的我們又能做什麼?當社子社區染疫人數突增後,我們雖然減少進社區的頻率,擔心長者居多的社區會被南藝大疫情影響,造成更多長者染疫的風險,但我們盡量保持跟居民間的情誼連結。疫情期間,雖然多數長輩被關在家中,但有時候我們還是會隔著門跟居民聊天,盡量讓他們不會無聊,也會不時到社子鎮安宮的廟埕,跟其他沒有被居隔的阿伯們聊天,確認他們的健康狀況,也陪他們講講話,消解心中朋友們被關在家中的無奈。

  另外我們在社區中做大略的普查,調查居民施打疫苗的狀況。社子社區中的長輩們多數未施打疫苗,原因大致以慢性病與交通不便為由。若是長輩因慢性病,擔心副作用,不敢施打疫苗,我們就會建議他或許施打高端疫苗,可以減緩副作用或併發症的可能性,但當然是在醫師建議的前提下。針對交通不便,由於社子社區位在官田區較為偏遠的鄉村地區,不論是前往隆田或六甲,都需要汽機車代步,才較為方便,因此我們目前在蒐集鄰近衛生所、診所,或醫院,施打疫苗種類的日期資料,並希望能與社區發展協會合作,以社區經費租賃小巴士,接送社區長者接種疫苗,建立社區支持互助系統,使社區主動由下而上擴充防疫量能,以身力行「社區共同體」觀念,讓居民與社區共生、共存,進而團結共同抗疫。

 

▲去年疫情還沒延燒到南部地區時,居民漸漸習慣戴口罩的生活,中央政策落實到地方更需要長時間的過渡期

 

▲今年五月,疫情開始嚴峻,社子街上人煙稀少

 

即便疫情再猛烈 社子人情不斷裂!

  疫情高峰期至今仍未過去,雖然中央高喊共存,但面對日益漸增的死亡病例與重症人數,都讓人難以適應共存的可能性。許多社區居民依舊對於染疫存有極高的恐懼,加上媒體不斷渲染孩童染疫的高危險性,使社區中有孩童的家庭戒慎恐懼。恐懼之下,人心惶惶,社區中難免充斥猜忌與不信任。社區目前發生不少檢舉案件,部分居民會向衛生所檢舉染疫長輩在外走動、飲食等問題,讓衛生所帶領警員前來警告,甚至重罰20萬。但鄉村社區住戶多屬於透天厝有獨立庭院,染疫長輩走動範圍都僅限於自己家中的庭院,但有些家長深怕孩子染疫重症,而向衛生所檢舉。

  憂心染疫的恐懼下,舉發他人不遵守防疫規範,可能會被認為是伸張正義。但這些防疫規定,在長輩的生活中需要時間適應,鄉村地區離中央、直轄市等地都十分遙遠,都市地區老早習慣的防疫措施,至今可能都尚未落實在地方鄉村型聚落。社區為了實踐防疫措施,或許可以採取積極宣導公衛知識,或是透過鄰里之間相互提醒與協助,若是這些軟性的勸導措施都不施行,卻以硬性的檢舉來改變居民的生活方式,將造成鄰里之間互相猜疑、告發,消磨社區的情感羈絆。

  鄰里情誼是社區很重要的情感,也是台灣鄉村美麗的風景。鄰里之間透過互助相惜,發展出社區村落支持網絡系統,透過人情關照與互助,將中央的政策落實於地方,地方也由下而上完善中央無法關注到的細節。相較於都市社區居民間的冷漠互動,鄉村聚落的鄰居彼此了解,互相協力與照顧,讓獨居老人即便沒有子女也有朋友能彼此關照,子女外出,也不擔心長輩無人照護。假若疫情消磨了這層深厚的情感,那農村最核心的人本精神也將蕩然無存。

 

▲疫情嚴峻後,社子的道路上幾乎難以看到居民出現

 

▲除了居民稀疏外,行經的車輛也少許多

 

▲身為社區一分子的城實組學生,會持續與社區發展協會討論如何完善社區支持互助系統,讓染疫者與其他長輩獲得良好的照護,社區齊心協力,共同抗疫

 

呂陳沅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碩士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