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精靈琉璃珠』珠飾燒製體驗活動

文/吳梓菱 圖/吳梓菱、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2022-10-15  2022-10-15

  南藝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於111年9月29日下午舉辦此次琉璃珠燒製體驗活動,邀請到南方琉璃小舖的陳仲楠老師和黃禮智老師到現場帶給同學一場真實的原藝展現。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提供)

  活動開始,簡易的工具陳列在桌上,伴隨著繽紛的玻璃柱,讓同學們紛紛開始產生興趣,迫不及待要跨入燒製的樂趣之中;首先透過陳老師的解說與簡易的講義,讓在場的同學們充分了解對於排灣族與魯凱族來說,琉璃珠的意義非凡;每個琉璃珠都有它的特色與不同的神話故事,不但貼合生活,更是族人們渴望與信仰的理念,像是勇氣、家庭和睦、姻緣或是守護靈魂等。在多樣的琉璃珠圖騰中,我們可以現場選擇一種象徵自己或觸發自身的圖案,實際操作,做出一顆別緻的琉璃珠。

(吳梓菱提供)

  首先必須挑選一款自身喜愛的圖騰,對於有選擇障礙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場傷透腦筋的掙扎。再來是選出珠體的主要顏色,由黃老師先將預熱的粗體玻璃柱,熟練地在噴槍前分離出適當的大小,左手手指靈活的轉動不銹鋼棒,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多年學習及深沉的技巧,必須在一個適當的時機離開火源,取出一定大小的玻璃珠雛型,快速地在一側的木頭上滾動成型,即便老師技巧熟練,然而在處理每個主體形態上還是不盡相同的,這就是手工藝品獨特的魅力;下一步來到親自上陣的環節-火源下繪製圖騰,這是讓同學們既期待又害怕的環節,同學們一位一位接續的坐上操作台,左手模仿老師的手勢來回轉動不銹鋼棒,右手則拿著細的玻璃柱,由黃老師手把手的親自帶領同學們繪製圖騰樣式。在繪製的過程中,每一位同學都嚴肅且專注地畫下自己選擇的圖騰樣式,在黃老師的帶領之下,幾乎每位同學都把緊張的情緒拋諸腦後,但還是有部分同學依舊表現的超級緊張,整個過程相當的有趣且愉快。

(吳梓菱提供)

  細玻璃柱融出的線條頗為流暢,如同拿筆繪畫一樣,過程中,黃老師會短暫放手讓同學們親自感受繪製的感覺。細玻璃柱在火中慢慢融化,即可做出微幅的晃動,再搭配左手轉的棒子,一個個圖騰樣式就這樣像是鑲嵌上去的,外加不同的顏色做交疊,會出現自然暈染的效果,整個過程中顏色與顏色的疊合,呈現出物質本身的自然效果,真是令人驚奇。完成燒/繪製後須經過埋入香灰的冷卻過程,這又是另一種期待,因為燒製完成的當下珠體呈現的色澤與冷卻過後的色澤呈現會不同,感覺更是不一樣,難以言喻。

(吳梓菱提供)

  兩小時的體驗課程,真是令人意猶未盡,期間帶來的收穫更是植入心間。其中在同學們親自燒製的當下,或許只有短短幾分鐘,但就在那短短的幾分鐘內,時間有如按下停止鍵,雖處四周紛擾但卻顯得格外寧靜,指尖的末梢神經意外的敏感,玻璃柱一點一滴輕輕地融在主體上,找到最佳時機做移動,線條就是接近心中所想的完美。燒製琉璃珠不僅可以體現出台灣原住民族工藝的精與巧、獨有的文化內涵與表徵,還能展現出先人的智慧與心智的平靜。這種運用簡單的工具搭配熟稔的技巧,呈現和諧與細緻的圖騰,在科技發達、機械取代人工的現今,這獨特的手作工藝與承襲族群的傳統,是無法抹滅的。透過親身操作,更能感受到琉璃珠的奧妙之處,不僅如此,還加深對不同族群文化的認識。

(吳梓菱提供)

(吳梓菱提供)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提供)

 

吳梓菱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大學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