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黏保原師》露天放映

文/呂冠瑩 圖/音像媒體藝術中心、呂冠瑩  2022-02-15

  一場在國定古蹟前的露天放映,紀錄片的導演曾吉賢這麼描述著這部影片:《剪黏保原師》紀錄片其實是王保原自己剪黏自己生命經驗的作品,藉由紀錄片的影像轉譯,我們看見了這些作品的創作靈魂。

▲於國定古蹟金唐殿前活動紀錄

  音像學院的音像藝術媒體中心在110年12月28日,與紅莫妮卡車來到佳里金唐殿放映一場《剪黏保原師》露天放映。這一部紀錄片是紀錄所曾吉賢老師在2007年所拍攝的紀錄片,影片採訪了台南著名剪黏師傅王保原先生,這也是保原師傅第一次接受紀錄拍攝。曾吉賢導演說從口述歷史讓我們看見了在保原師身上獨特的傳習經驗、剪黏技法,並把金唐殿內中廣東汕頭名師-何金龍以及他和保原師傅的父親-王石發,他們師徒三代的作品做了直白的解析。

 

▲紅莫妮卡場佈前的紀錄(呂冠瑩提供)

 

▲紀錄片導演曾吉賢進行放映開場(呂冠瑩提供)

  在影片裡王保原師傅說「我的人生劇本如此,因為有興趣,所以就一直做到老。」,這部《剪黏保原師》中,我們看到了保原師的故事,這位師父其一生都不自豪,總是默默著做著「剪黏」這一項民俗技藝,剪黏是用「剪」裁成形的瓷片,「黏」於灰泥的表面,一種特別的嵌鑲藝術。這一些都藉由紀錄片的影像轉譯,保原師傅的作品富含了許多創作靈魂。

▲映後時曾吉賢導演分享拍攝時趣事(呂冠瑩提供)

  當天映後他們特別邀請到保原師傅的最後一位徒弟-黃秀蕙老師來與大家互動與談,分享保原師在退休後相隔20-30年後又重拾剪黏併製作了兩件作品來提供做展覽,很興奮地跑來與黃老師說看看他重操舊業的新作,於是並有這個機會能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申請為重要保存者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讓王保原師傅成為文化部公告指定的剪黏泥塑技術保存者。現場更有王保原師傅的兒子到場參與,在映後現場與民眾們分享自己體會的生活以及與父親的相處,也發現更多保原師剪黏作品後的秘密。因自己的父親就是剪黏師傅,家中總是會在各處角落看見各種瓷片或玻璃,其中還有細如火柴棒的「甲毛」與「摃槌」,這些都是保原師最擅長。剪黏師傅在拼貼成型前,必須慢慢細修,之後再加工成一件件的作品,保原師傅的兒子也在映後現場拿著參考圖書籍提供大家翻閱。

▲映後來賓黃秀蕙老師

 

▲活動參與大合影

 

▲曾吉賢導演及與會來賓合影

  很感謝有這個活動能到佳里的國定古蹟,並了解到這一項傳統民間技藝跟這位人間國寶剪黏師傅-王保原。

 

 

呂冠瑩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碩士生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