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的再生:戰後現代南方藝術檔案實驗展

文/李寅彰 圖/臺灣藝術檔案中心  2019-05-15 

▲展覽主視覺。

  為配合文化部「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灣藝術檔案中心策劃「檔案的再生:戰後現代南方藝術檔案實驗展」一展。該展覽從臺灣抽象畫先驅莊世和(1923-)藝術家為起點,延伸出南部藝術家與美術展覽的現代脈絡。透過南方藝術檔案的展覽,提出臺灣藝術脈絡與南方現代美展的系譜,以補足戰後臺灣藝術史鮮少被關注到的問題。由此呈現臺灣美術史與西方現代藝術史之間的斷裂之處,而「南方藝術檔案」提供了臺灣藝術史與南部藝術發展之間的連結依據。

▲檔案呈現樣貌。

  莊世和出生於臺南,年幼時遷居屏東。在父親的支持下於1938 年赴東京川端畫學校就讀,而後轉至東京美術工藝學院至研究科畢業,接觸了當時「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前衛藝術的美術思潮與包浩斯等現代主義概念。莊世和學成歸國後,致力於藝術教育、藝術評論以及美術展覽的推動。從莊世和的藝術實踐及其歷史檔案的文獻資料,展覽從莊世和家屬捐贈的檔案中,勾勒出臺灣的前衛藝術發展脈絡,也形塑出臺灣美術史被忽略的南部藝術創作及其實踐。

▲莊世和檔案呈現。

  臺灣戰後南方藝術的實踐取向造就南部藝術運動與藝術創作思潮的兩大面向。在藝術創作實踐的角度上,關注到「物件」與「拼貼」的方式,展現出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前衛精神。透過這個概念,展覽將筆記、剪報、圖像、照片等文獻資料檔案與物件,推論臺灣現代主義與美術運動發展的起點,從中集結戰後1960年代初期的南部藝術家、美術研究會、美術展覽會的藝術思潮與藝術運動的發展。在藝術創作思潮中,展覽重新考掘當時南部現代美展的實踐樣態,將莊世和等南部藝術家,如李朝進等人案例作品進行復刻展示,並結合當時創辦南部的現代美術展覽(綠舍美展、創型美展、南部美展、南部現代美展、高青美展等),將展覽圖錄、展示計畫、策展內容、展覽邀請卡、草圖與影像等藝術檔案進行系統化的展示,並整建出當代南方藝術的發展脈絡。

▲展場樣貌(牆上—李朝進老師未完成作品)。

  從南方藝術的發展脈絡而言,藝術創作實踐與研究並非對立,反而提供了臺灣美術的豐富資源。而重建戰後南方藝術檔案的另一個目的在於發展臺灣藝術史的當代詮釋,長期以來臺灣藝術史因為文獻資料的非整全,以及較少被關注的情況下,導致臺灣的藝術史對應於西方藝術史之下很難找出對應的發展軸線。即使臺灣藝術史具有某種不對位的錯置感,但這不表示區域文化發展與藝術實踐脈絡當中沒有呈現臺灣藝術發展的趨向。

▲展場樣貌(投影—南進臺灣影片)。

  因此,展覽也作為藝術史研究的成果展示,從何鐵華主編之《新藝術》雜誌開始,包含1950年李仲生、莊世和等人在內推動的「新藝術運動」、《新藝術》雜誌1952年於臺北中山堂舉辦的第一屆自由中國美展、郭柏川等人1952年於臺南成立的「臺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莊世和等人1957年於屏東成立的「綠舍美術研究會」、劉啟祥和郭柏川1953年結合嘉義的春萌畫會和青辰畫會創立的「南部美術協會」(簡稱「南部美協」)、莊世和等人1961年於高雄成立的「新造型美術協會」和「第一屆創型美展」,黃朝湖、曾培堯於1964年成立的「自由美術協會」、1967年末舉辦的「不定型藝展」、1968年5月李朝進和莊世和及黃明韶等人在高雄舉辦的「南部現代美術會」 和「南部現代美展」、1969年的高青美展。因此,透過上述美術協會、研究會、雜誌等相關展覽活動的線性發展與文獻檔案,得以發現戰後臺灣前衛主義的發展脈絡以及戰後南方藝術發展的歷史面貌。

 

李寅彰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本期報導

   [各期回顧] [投稿信箱] [藝推臉書]
〈大崎通訊電子報〉每月15日發刊,歡迎南藝師生踴躍投稿!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