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方玩一場慶典-番仔寮娶某節

文、圖/洪郁心  2019-11-15

  屏東縣長治鄉番仔寮地區原先是指一個大村落,但因行政劃分,變成為四個小村落,分別為繁華村、繁榮村、繁昌村與繁隆村,伴隨著社區總體營造政策驅使,地方型文化活動則依地方組織(社區發展協會等)分別辦理,村落與村落之間共同爭奪相同資源而產生嫌隙,番仔寮是夾雜在客家族群(六堆),原住民族(三地鄉)之中的閩南族群,生活機能仍舊緊密,能量本應豐沛,以至於如何凝聚地方情感,並與地方組織共榮成為回鄉兩年的我們,不斷實驗的課題。

▲繁華村長與各地志工

  透過文化部、教育部等中央部會的資源,青年的我們展開文化研究、轉譯並擔任活動策畫,地方組織則透由屏東縣政府、長治鄉公所使活動更具廣度的能量(資源),地方領袖及店家成為了辦桌的售票點,一場獨具巧思大型辦桌活動-番仔寮娶某節就此開始。

▲一場公廟前的辦桌活動

  娶某節當天,我們舉辦了村民市集村民擺攤,挑戰只限定番仔寮村民擺攤,遊說兩年來逐步發現的在地人才,展現出地方的活力。

▲古禮娶親結合舞蹈表演

  地方組織負責重現出古早味娶某節的過程,辦桌由三代傳承的總鋪師,製作民國30-40年代的料理,團隊把在村莊內所調查到老店家及村莊內收集到的老照片呈現出來,讓更多的民眾可以拼湊出過去的番仔寮,我們也邀請結婚60年的老夫妻,共同來參與,並證實白頭偕老的真愛,除了讓現代人重新認知與回味,配上現代婚紗禮服的感動,凝聚村莊共識之外,也拓展出村莊的地方特色活動。

▲(左)地方長者進場、(右)媽媽舞蹈教室扮演古禮娶親

▲現代婚禮走秀

  在這過程中,穿著婚紗的金鑽婚者,帶著自己的孫子出場,而兒女們則忙著拍照,或許是人生第一次,長輩當下流下的流淚、感動真的是不可言喻。 在繁華阿嬤家在鄉村嘗試的就是這般與地方組織共處,找尋共同語彙-傳承與延續,透過種種的活動、擾動村民,使村民得以於活動中,獲得感觸,進而思考常民文化的留存。  

▲番仔寮青年志工團

  

▲第二屆番仔寮娶某節影片

 

洪郁心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

 

  本期報導

   [各期回顧] [投稿信箱] [藝推臉書]
〈大崎通訊電子報〉每月15日發刊,歡迎南藝師生踴躍投稿!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