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綠生活:環境藝術工作坊(第二場)-

認識植物葉形&手抄紙

文、圖/建築藝術研究所  2024-04-15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推廣處執行教育部112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第二期(主軸二)「善盡社會責任」,於112年12月24日辦理《藝務新貌-老舊偏鄉好藝術之創新與翻轉計畫》之「野地綠生活:環境藝術工作坊」第2場活動,本次工作坊以「新化社區大學實驗田」為辦理地點,邀請「臺南市新化區護國社區」的偏鄉居民一同參與,推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大學社會責任(USR),落實具地域性特色的美感教育。

▲參與活動學員們合照

  本系列工作坊,我們以「野地綠生活:環境藝術工作坊」為題,來到新化社區大學「樂活半農生活式」的實驗田,邀請講師許恩嫚老師、助教張皓為老師,透過老師們的詳細介紹,帶領我們認識實驗田區的植物葉形,並利用植物纖維來製作手抄紙與花圈,實際體驗植物手作的藝術。

▲老師分享植物應用的方式

  課程中,恩嫚老師帶領我們走讀實驗田,認識植物葉型的不同種類及應用方式,並說明田區規劃的初衷與未來願景。經過老師的分享,我們發現田區的植物種類非常多元,隨著季節的更替也有不同面貌,想傳達物種多樣性的重要,進而透過保種來篩選適合這片土地的植株、作物。

▲老師透過走讀,帶領我們了解田區植物

  認識田區後,皓為老師帶著我們製作手抄紙,將紙漿均勻平鋪在絹版上,並放上學員從田區採集的自然素材,再進行烘乾與脫模,製成一張有著自己特色的手抄紙。此外,恩嫚老師也引導其他學員在田間蒐集自然素材製作聖誕花圈,先以較硬的藤蔓編織結構,再由學員從田間找尋喜歡的自然素材及纖維,製成一個富有環境教育意涵的花圈。

▲學員利用紙漿及植物,製成專屬於自己的手抄紙

▲學員體驗手抄紙的過程

▲學員利用抹布,擦去紙漿上多餘的水分

▲學員製作的手抄紙完成圖

▲學員在田區裡找尋自然素材裝飾花圈

  透過本次工作坊,我們以美感教育發覺地域特色,也習得自然素材應用的多種可能,只要花心思,就能將周遭的自然資源轉變為生活用品與裝飾物,提點在消費性的社會中,可藉由大自然素材來創造許多生活物品。

▲【野地綠生活:環境藝術工作坊】場次二:認識植物葉形&手抄紙 活動海報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