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戲院懷舊光影之再現
文/王秋敏 圖/王秋敏、陳姿吟 2020-02-15
▲「南門露天大戲院」城內城外的光影照映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底開始,臺南市南門公園的大南門城策畫了一系列為期一年的夜間露天電影院,於城內定期播映。這不僅是一般的電影放映。循著座落於一旁南門電影書院(原臺南放送局)以及大南門城悠遠的歷史氣味,選定了十部陸續出品於1960至1980年代的臺灣早期本土電影,連結國家電影中心的電影聚落串連行動,以數位修復影像的姿態重現了臺灣早期電影。而十一月三十日與十二月二十八日,相繼地開啟這系列露天戲院懷舊光影鎂光燈之首,即是《回來安平港》與《丈夫的秘密》(原名《錯戀》)這兩部經典電影。
▲首次露天放映映前電影介紹(本校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吳永毅主任)
經文化部、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以及本校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的規劃,接續二零一八年「南瀛顯影」計畫之意象,為擴增南門書院定期周末電影放映的觀影文化,提升民眾對影像修復保存概念之培養,「南門露天大戲院」欲打破放映室空間的侷限性,將戲院裡的光影放射於戶外草場以及古城夜色的交界處。十一月三十日播映的《回來安平港》,由吳飛劍導演於1972年出品,2014年由國家電影中心修復為數位電影。電影敘事橫跨了祖孫三代,故事地點聚焦於臺南最為著名的安平港,並以1951年流行的臺語歌<安平追想曲>為靈感來源。而十二月二十八日《丈夫的秘密》(原名《錯戀》)則是1960年由林摶秋導演執導出品,1965年將原片長度修短,並更名為《丈夫的秘密》,2017年由國家電影中心完成修復數位版。
▲《丈夫的秘密》數位修復版由國家電影中心於2017年執行
兩次放映當日,前來觀影除了周遭居民之外,更不乏有熱愛臺灣早期電影的民眾。從臺南這城市東南西北方而來的人們,陸續到大南門城,乘著入冬微冷卻仍尚舒適的輕風,大夥屏息靜觀投影光中的人物及角色相互的喜怒哀樂,以及故事情節的起承轉合。而這份嚮往舊時電影記憶的觀影情懷,悄然地經由看戲人們靜聲微末的肢體語言,緩緩傳遞開來,不僅散佈在城內觀眾席之間,更落映於大南門城牆、樓梯間、城門口,以及周圍街道巷弄之中。本校音像藝術媒體中心與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的曾吉賢老師、吳永毅老師以及王明山老師,並相繼於映前映後介紹與解說影像緣由及修復歷史,首場放映更有臺南高商觀光科提供飲品點心與吉他社同學演奏<安平追想曲>,讓這場場露天電影放映不僅止於觀賞與沉浸故事情節,更在於探討老舊影像的活化再現,以及如何將之延展於過去與未來的常民文化之中。
▲《丈夫的秘密》映後座談並預告下一場播映電影(本校紀錄所王明山老師)
「南門露天大戲院1」是為「轉動的聲音-臺南市政府推動地方影視音體驗及聚落發展」計畫之其一子計畫項目,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本校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執行。未來將陸續推出下鄉巡迴放映以及搶救家庭錄影帶工作坊、徵集臺南地區家庭常民影像2、原臺南放送局(今南門電影書院)廣播歷史之特展,相關放映及活動資訊將陸續更新於「南門露天大戲院」專頁及「南門電影書院」專頁。
王秋敏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