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資料庫的詮釋與再現─記 綠色小組三十周年

文、圖/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  採編/音像藝術媒體中心 2017-02-15

1986年10月,挑戰主流媒體的「綠色小組」成立,由麻子(王智章)、李三沖、傅島、林信誼等人,以做為衝擊體制與凸顯「客觀媒體」荒謬性的抗爭性紀錄影像,顯現出台灣媒體的發展,與社會文化變遷彼此緊密相關,並呼應著當下的社會氛圍與脈動。反主流影像媒體保持著高度邊緣的戰鬥性格,儼然成為了與主流媒體抗衡的存在,這些影像也銘刻著台灣民主化的進程。

南藝大井迎瑞教授(立者)表示,當今人們還能看到完整的歷史影像,甚至引用作為事件脈絡的解釋,影像資料庫之建置功不可沒,並呼籲台灣影像保存與推廣有其重要性。

而綠色小組當時所代表的「獨立媒體」特性,與當時南藝大甫成立的音像紀錄研究所的精神價值相當,更可以說是一種共構。這批以錄影帶為記錄格式,拍攝大量台灣社會發展與運動抗爭的珍貴紀錄與相關設備文物,於1998年經井迎瑞教授的奔走會商,移轉至南藝大進行保存,也開啟了南藝大與綠色小組成員之間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此批影像檔案的整理工作,歷經多年在有限預算與人力限制、乃至數位轉檔格式的變異種種困境,直至2006年獲得時任教育部范巽綠次長的重視,才能在預算穩定的情況下,開始進行「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典藏1986-1997年綠色小組歷史影像修復與開放使用計畫」,期望透過維護保存,建立提供與全民研究使用的平台。

在集結眾人之力的協助下,音像藝術媒體中心終於在2013年完成4千小時的轉製與數位化工作。正式在網路上以「數位資料庫」的方式提供民眾瀏覽,除了讓綠色小組紀錄的影像重新再被看見,也是本校為台灣社會典藏保留的一項重要民間史料1

《綠色小組與另類媒體運動──紀錄的政治與其當代意義》研討會,綠色小組成員王智章先生(右一)回答現場觀眾的提問。

2016年適逢綠色小組成立30周年,主辦有相關系列活動。在本校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音像藝術媒體中心及其他協辦單位的共同策畫下,除有「重返歷史現場」影片的放映活動外,更於華山創意園區舉辦綠色30周年研討會《綠色小組與另類媒體運動─紀錄的政治與其當代意義》;集結在不同時間地點與綠色小組產生連結的各路人馬,議題包括台灣留美左翼社群的影響?影像重返歷史現場如何能成為可能?乃至於綠色小組檔案資料庫如何進行後設性的考察?如同拼湊一塊歷史的碎片,逐漸成形。

「為人權而戰的影像媒體─綠色小組影片暨文物雙展」展覽,綠色小組成員王智章先生導覽解說。

與此同時,「為人權而戰的影像媒體─綠色小組影片暨文物雙展」展覽將過往使用的拍攝用器材、克難剪接機、綠色電視台發射器材、甚至試圖重現了當年剪接室一整面的錄影帶牆。從30年後回看綠色影像及文物,不僅呈現出當時台灣社會在解嚴前後的民間力量,更是南藝大提倡歷史檔案的價值精髓。

 

1|綠色小組影像記錄請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學院>音像資料保存及展示中心>>台灣歷史影像資料庫 

 其他閱讀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