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ka-六甲人的齊聚盛宴

文、圖/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藝犁米團隊  2019-01-15

【南藝USR】走出校園,走入鄰近學校的六甲,觀察六甲土地、人、建築、產業……等文化與歷史,是如何涵養著六甲人的生活與生命呢?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於去年九月開始兩大行動:一為六甲自然農法稻米生產;二為六甲歷史與文物普查工作,以發現六甲實質的人、事與物中可貴的價值存在。亦在十二月初舉行為期十二天的小型成果展──Lacka,選在六甲居廣居陳家古厝展覽。

▲2018年12月2日至12月15日為期十二天小型成果展-Lacka。

  「Lacka」是六甲的台語發音,有一種說法是〝平埔族語閃電匯聚之地〞。展覽聚焦於六甲在歷經時代變遷所留下來的各種文化及其產物,區分為三個主題──

  一、聊「盛」於「無」:敘述日本時代六甲歷史人物毛家醫生與李源醫生的一生。

  二、心手相應:六甲街坊,三位手工藝人打鐵仔、製醬油、編草鞋的勞動精神。

  三、六甲的土與農:返鄉青農林佾賢的不放棄。

▲左圖:戶外展覽-聊「盛」於「無」、心手相應。右圖:紀錄片-六甲的土與農。

  居廣居陳家古厝於民國十六年(西元1927年)興建完成,是六甲國小第一任校長陳天賜的故居。藉由這次展覽開放,讓當地居民與遊客能一覽古厝之美。

  開幕當天以食農工坊:Common Ground土地的連結,由一位熱愛創作藝術的視覺造型工作者Rose Huang為六甲人精心設想,如何在料理中結合社區食材,呈顯當地風情,又能別具一番風味。

▲食農工坊:Common Ground土地的連結,邀請視覺造型工作者Rose Huang料理設計。

  展出期間舉辦「埤塘與地方關係」講談,邀請學者陳秋伶,解說遍布在嘉南平原上星星點點的埤塘與水圳的變遷,得以一窺灌溉用水從古至今的演變,並觀察水資源於農業的應用。

▲「埤塘與地方關係」講談,邀請學者陳秋伶解說。

  團隊也邀請作家陳淑華分享「閩客料理與家鄉的味道」,邀集六甲兒女們共同聆聽,引起許多共鳴與迴響,想起成長的過程中那替代不了的家鄉味。

▲「閩客料理與家鄉的味道」講談,邀請作家陳淑華來分享。

  為凝聚眾人對家鄉的熱愛,閉幕當日舉行六甲公共論壇,聚焦討論「返鄉」的問題,邀請六甲之產、官、學、研、社共同參與,不同社會角色該如何合作並投入相關資源,共同推動六甲未來願景與目標。

▲閉幕當日舉行六甲公共論壇情形。

  本次展覽也獲得居廣居手鼓團贊助演出,居廣居手鼓團是由居廣居陳家古厝後代陳香吟,集結一群關心並發揚六甲在地文化的居民而成,以我們小時候最熟悉的樂器直笛、手鼓、風琴,奏響在地的風土幽情。

▲居廣居手鼓團贊助演出。

吳佳蕓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林演純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本期報導

   [各期回顧] [投稿信箱] [藝推臉書]
〈大崎通訊電子報〉每月15日發刊,歡迎南藝師生踴躍投稿!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