嗊哩的體驗經濟  延續舊時竹產業

文、圖/蕭婉倫   採編/展演中心  2017-04-15

【南藝USR】台南關廟新光社區舊稱嗊哩,以彩繪壁畫及竹編聞名,近年新光社區協會以打工換宿體驗的方式,復甦社區的舊時竹產業,於每年寒暑假期間,舉辦各式以「竹」為主題的打工換宿體驗專案,建設竹裝置藝術於社區,讓更多有興趣的民眾們深入了解竹的知識與用法,將持續讓「竹」的意象常留在社區居民及民眾的心中。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的蕭婉倫同學,長期蹲點新光社區,參與社區大小公共事務,關注其未來發展,同時也擔任社區導覽員,深入地方,協助策劃與執行打工換宿體驗專案,陪伴社區共同成長。

嗊哩平埔聚落小人國,圖為聚落建築之一。

 

打工換宿體驗專案至今已舉辦四年,專案目標為製作社區內的竹裝置藝術,每梯次的體驗皆包含識竹、砍竹、剖竹及編竹等過程。識竹—帶領參與者深入竹林,認識南部四大竹種以及竹的小知識。砍竹—教導參與者親自砍伐竹子,了解竹子如何取得的技巧及過程。剖竹—竹子的韌性度極高,竹纖維是垂直性的,剖竹取竹篾是竹工藝過程中,最難的一個步驟。編竹—由參與者親自取得的竹篾,學習各種編法製作竹藝品,會使人印象深刻。

上圖:介紹南部四大竹種,刺竹、長枝竹、麻竹及綠竹。

上圖:砍竹,將砍下的竹子去掉枝葉,方便運輸。

上圖:新光社區耆老教導我們如何剖竹篾,竹篾因用途的不同,而取其適合的厚薄度。

製作竹編窗戶,將取好的竹篾編織完成後修剪,四邊以竹管固定。

 

一系列深度的體驗過程,不僅加深了打工換宿參與者對於竹的了解,同時也達到推廣竹產業的目的。而在歷年辦理的專案之中,參與的民眾所製作的竹製品,建構著新光社區的各個角落,包含竹戰車、社區竹製入口意象、嗊哩平埔聚落小人國、修復竹管屋等。

上圖:打工換宿參與者協助修復,新光社區內的屋齡已九十年竹管屋的竹屋脊及瓦片。

嗊哩平埔聚落小人國,圖為聚落建築之一。

 

新光社區協會預計於2017年暑假,辦理構築嗊哩自然生態村,以竹元素為主,將竹建築融合於自然生態之中,學習與大自然共生共處,並期許在未來社區營造過程中,不斷地將竹元素充分使用,溢滿整個社區,讓大眾更加欣賞傳統竹工藝之美,進而學習之。

 

 

蕭婉倫|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其他閱讀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