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藝術學院校友職涯經驗分享

圖/音像藝術學院 採編/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  2017-11-15

 

  今年(106年)11月1日,音像藝術學院邀請相關專業領域的歷屆校友蒞校經驗分享並與學弟妹座談交流,藉由慶祝校慶時機,期能重新建立院方與畢業校友之間的關係,展開更進一步良善的互動與溝通。

▲校友熱情分享經驗

 

  盧昱瑞導演表示「三合院音像工作室」為多位同學在大崎村設立,以行動式經營,雲端相互聯繫。拍攝紀錄片對他而言,係為社會與當事人的紀錄留存,拍片同時並進行熱愛的攝影創作。為了累積拍片資金,他接過各種大小案件,大案資金充足但有規格等重重限制,小案雖小但自由且能兼顧創作。他如今仍在進行當初研究所即拍攝的題材<北堤>,喜愛遠洋,往海上去。對南藝大獨特的地理位置,他笑著鼓勵學弟妹前往烏山頭玩,並珍惜這能和師長交流密切的環境,很多人提出教育需「社會化」,但以紀錄所的角度,他覺得學校課程會主動跟上時代,不須盲目迎合潮流,讓師生保有獨特的「南藝化」。 

  雲科大邱顯源助理教授以自身求學經驗,勉勵學弟妹認真學習並對專業付出心力,在畢業時能拿出「自己認可」及「讓人覺得你行」的作品,必有助於未來工作。一路過來時代在變,動畫的應用也更趨多元,如AR、VR等互動媒體都是可以投入的好方向。此外也需經營人脈,無論是學界、當藝術家,各種道路都需在畢業前有多少溝通。他並希望南藝大在未來課程加入他校聯合以擴增視野,勇於走出烏山頭,及在舊有傳統下,開辦如工作坊、市集等更靈活、多元的短期課程。 

  國家兩廳院李英勝先生憶起當初應音系老師鼓勵他們「多看看世界吧」,畢業短短五年他已走過上海、北京、杭州等大城市,每到一個新的大環境,他會「重開機」,如同當初到南藝大時覺得需適應的心情。和大陸相較,臺灣沒有高牆,但因社會氛圍自主形成了孤島,有人說「如果你真的討厭這個結構,你就進來改變。」他回到了臺灣,希望改善觀眾對藝術的體驗,致力以數據化模式如網站,整合科技、資訊推廣。最後他祝福學弟妹們找到想要的、有使命感的工作──意即自己真正在乎的事。 

  國家電影中心游千慧小姐希望學弟妹多與周遭同學保持良好關係,因為所學領域相同,畢業重逢的機率很高。因應南藝校園校區較偏遠,在校期間除了利用好山好水養好身體以應付未來的挑戰,也需盡量找到實習機會,學生時代好好練底子,如工作表現、與主管的談吐,專業能力如有經過實習,能增加信任感。 

  聲樣創意有限公司黃康寧先生覺得強勢的未來產業不一定已經誕生,學弟妹應自我思辨,善用地處偏遠的優勢,如何找到不可取代性與必要性。而關聯性與需求性,可創造需求以建立關聯性,別讓考試引導生活,而是要問自己會什麼,並精進個人強項。學校是一個社交平台,在這技能都能透過網路取得的時代,功能已從教學擴展至生活範圍,建議調低產學合作門檻,有一說,未來沒有產業別,只有社群別,是最符合現今多元的方向。 

▲畢業校友齊聚一堂

 

  校友們普遍難忘在校優美的環境與人情味,希望學弟妹們除了精進專業,並能多與外界接觸,如實習或校際交流、社群關注等,擴展視野。

▲座談會Q&A時間

 

 

 

 

  本期報導

   各期回顧

【公開徵稿】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大崎通訊電子報〉於每月15日發刊,歡迎本校師生踴躍投稿!編輯室信箱:em1122@tnnua.edu.tw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