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音樂之前──樂器製作工藝
文/陳承煦、陳聖元 圖/劉欣儒 採編/藝術推廣處 2018-10-15
為配合「樂器設計與製作」課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特別邀請由本所教授提琴製作的陳國華老師指導過的三位傑出校友許益彬、曾薰駿、陳承煦辦理樂器製作工藝技術工作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製作樂器,須具備良好的技術外,也要搭配精良的工具。提琴製作過程中包含了各類刀具的使用,透過課程讓學生了解刀具的處理,及相關工具的製作,並讓學生可將技術運用於樂器的製作之中。
同樣是樂器製作,但對於不同的樂器,在製作上所運用的工藝技術不盡相同,曼陀琳製作解說的課程安排,除了讓學生知悉曼陀琳的製作過程外,也希望能開啟學生在樂器製作上更多的思考方向,並能運用於樂器製作,以收觸類旁通之效。
▲樂器製作工藝技術工作坊於2018年10月2日於本校國樂系館舉辦
本次活動下午場由曾薰駿老師介紹製作小提琴的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琴身,從提琴形狀內模的由來,連結至側板框、面背的成型和製作流程;第二部分為琴頭的雕刻和琴身的連接;第三部分則是上漆和裝配,讓同學們藉由一套完整的課程,更深入地了解提琴的結構製作。接下來由陳承煦老師介紹提琴常用的刀具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研磨和製作刀具,讓同學們對於刀具的使用和保養上有更多的了解和應用。
▲「樂器製作工藝技術提升-工具篇」由曾薰駿老師與陳承煦老師介紹製作小提琴的過程與方法
晚上的場次由許益彬老師介紹曼陀琳和製作過程,許老師本身收藏超過百把的曼陀琳,更在製作曼陀琳這個技術上獲得工藝獎的佳作,並對曼陀琳有著非常豐富的知識、經驗和見解。透過許老師詳細的解說,同學認識到不同國家曼陀琳製作的差異以及木頭的選擇,製作上從琴身背板、響板的結構和做法,到琴頸、指板、琴橋、上漆和零組裝配的流程,完成了這次課程,同學們對於眼前的曼陀琳加深了全盤的認識跟體驗。
▲「曼陀琳之美-製作藝術」許益彬老師介紹曼陀琳和製作過程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共分三組,其中C組為樂器設計與製作組,以小提琴製作為本,物理聲學、木材學為輔,進行中外樂器之設計製作與聲學研究,現已培養出許多於業界有優良表現的校友,是為本校發展的特色之一。
陳承煦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校友
陳聖元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劉欣儒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資料來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民族音樂學研究所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