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稻草的革命:南藝大.自然農法稻米集資計畫
文、圖/建築藝術研究所.城鄉思維與實踐組.藝犁米團隊 2018-11-15
【南藝USR】地處城鄉交界的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享有貼近鄉村的純樸民風,但也因此目睹農村逐漸凋敝、自然環境急遽遭受破壞的現實情況。我們每日所見多是農民們為了促進大量生產,無止盡地使用對人體、生態有害的化學藥劑──這不時能聞到的刺鼻農藥味,瀰漫在開車或騎車經過田間,甚至是上課的教室裡,如影隨形。
我們以鄰居的角度思考著:有沒有辦法在保障農民的生計之下,留給人們一個友善、乾淨的空氣與土地,並且回過頭來珍惜口中的食物呢?於是我們開始與農夫共同參與農事(圖1);舉辦講座邀請「八田綠色農莊」與「農家院子」負責人─陳佩雲,分享農耕態度到生活態度的實踐(圖2);市集等活動宣傳,讓更多人知道腳下這塊土地面臨的困境。
▲圖1:今年10月與農夫共同採收自然農法稻米。
▲圖2:建築研究所講座邀請八田綠色農莊與農家院子負責人-陳佩雲,分享農耕態度到生活態度的實踐。
為傳播自然農法的理念,我們參與了學校校慶舉辦的教職員工健行活動(圖3),從學校五宿運動場行經學校珊瑚潭吊橋、烏山頭水庫風景區、八田與一銅像、天壇,再返回校園,這約五公里的全程,一路上我們與教職員工們一同交流,瞭解彼此對自然農法的看法與問題,而我們也一一將提出的疑問請教「農家院子」協助解答,希望支持者不僅單純認養,而是真正去認識自然農法的耕作,透過土地重新復育生命,以感受到食物原來的味道。
▲圖3:參與校慶教職員工健行活動。
健行途中,我們駐足於烏山頭水庫,欣賞珊瑚潭那壯觀的景色,想像著水緩緩流過嘉南平原,農地的生命反覆地延續著,若我們能和周遭農民共同成為良善的社群,一同推動自然農法,並支持土地與生態復育的耕作方式,那麼守護且留下的將不只是一塊土地,而是真正永續的良田。
吳佳蕓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林演純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