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語」
圖、文/施友傑 2018-11-15
「拾語」一展,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於今年(107)舉辦的師生聯展。共39位師生參與,作品包含了金工、陶瓷、纖維等不同媒材,創作者們藉由媒材與技法來表達對於生活以及當代社會的感受及語彙。
▲應用藝術研究所的師生聯展,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展出,師生共有39人參與展覽
展覽取名為「拾語」,將創作視為一種發聲的形式。創作者在進行作品發想、創作的過程,就如同自己在尋找屬於自身語彙的過程。每一位創作者在此透過許多不同的媒材、技法,以及自身背景經歷,拼湊出屬於自己的訊息。創作者們運用合適的工藝技法,並融入當代的脈絡,藉由自己將媒材重新建構起來,形成新的語彙,說著這個時代的故事。
▲吳君旋,《破碎的磚》,紙漿(芒草)、手縫線,2018
這次的聯展,企圖顛覆大家對於傳統工藝的想像,藉由擬真、裝置等作品,試圖呈現不同面貌之下的工藝藝術。同時,他們期許透過作品與觀者進行對話。而對於觀者而言,「拾語」展也是一種尋找自我與他人的語彙過程。在偌大的展場中,看著各種類型、媒材之作品,如同聽著許多不同的語彙,並在其中尋找共鳴。
▲林佩虹,《無題》,英國瓷、31瓷、樹枝,2018
在當代藝術裡,工藝與藝術之間的界線日趨模糊,應用所的師生透過對於媒材的掌握,和熟練的技法,表現出令人驚豔的特色,讓作品不再只是單純的工藝品,成為「做工的藝術」。
▲師生們各自使用不同的媒材,創作出許多令人驚豔的作品
「拾語」一語,彷彿米勒(Jean-François Millet)的繪畫作品《拾穗》(Des glaneuses)中的拾穗者般,彎下腰勞動著的姿態,如同創作者在創作的過程。這種身體勞動的感受及經歷,讓他們在這過程中,一點一滴的尋找出屬於自己的藝術語彙與態度。
▲簡湘霖,《明天也許來世》,陶瓷,2018
「拾語」剛結束於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中的校外展,並將於11月18日開始,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視覺館大廳開始校內的展出,歡迎有興趣的師生一同前往參觀。
施友傑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暨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本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