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藝大第十一屆材質系畢業展《少年做眠夢》.醉美空間篇

文、圖/黃宜婷  2020-05-15

  由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簡稱南藝大)材質創作與設計系所舉辦的第十一屆畢業展《少年,做眠夢》,於2020年5月9日至5月31日分別在高雄西子灣隧道與台南市的「醉美空間 Aglow Space」藝文中心展出作品,透過不同的展區劃分來表現「擊」與「駐」兩種狀態的兼容並蓄,在溫柔與狂野之間流動,而今日筆者來到的是有三十位參展者以「駐」為題的「醉美空間」展區。

▲醉美空間入口與涴莎藝術展演中心

  「醉美空間」於2014年5月籌設,委託相鄰的涴莎藝術展演中心經營管理。而涴莎創辦於2005年,最初以古典音樂類型為主,至2011年為延伸戲劇、舞蹈和多媒體藝術表演等增設永華館,成為一個多元的展演空間。而無論是涴莎還是醉美空間,其建築物外觀都採取歐式洋房建築風格,每一樓的梯形飄窗外都帶有蜿蜒花葉的黑色鐵窗欄杆,在光是走路也會大汗淋漓的炎熱的夏季裡,清一色的白色外牆只是遠望都能帶給人消暑的清爽感。

▲醉美空間1樓空間

  走進室內,豐富多彩的裝潢設計和風格多樣的各式配件、懸掛畫作、拼貼與壁畫,在柔和的橘黃色燈光映照下,如同其名「醉美」一般,讓人不自覺沉浸,醉心於它的柔美之中。平時地下一樓、二至五樓作為展設空間租給藝術家辦展,一樓則作為咖啡廳供顧客休憩使用,一旁還有一整櫃的書籍可以打發時間。坐上柔軟的沙發在室內吹著冷氣,沐浴在窗邊灑入的陽光下,點上一杯咖啡,享用帶有甜橙清香的酸甜慕斯,所謂歲月靜好不過就是如此。

▲《少年,做眠夢》展區和參展者名單

▲多樣媒材與創作:繪畫、工藝、裝置、影片

  本次展覽結合多樣複合媒材,透過對新世界的想像,創造奇異玄幻的造型物件,並順應醉美的場域特性,在每一層樓帶給觀者不同的視覺與聽覺感受,積極表現藝術家保有自我意識,對環境的反饋以及與時代對話的意圖。展覽作品除了靜態的繪畫、工藝、將環境納入場佈的裝置,也有展現行為藝術的影片,並設計結合掃描QR Code、Google的應用程式「Cardboard」試圖為觀者帶來簡略的VR體驗,顯現出當代藝術與紀錄影像、科技的跨域特質。沒有網路吃到飽的觀眾也不用擔心無法看到影片,該空間有免費的wifi連結供大家使用。

▲顏廷諾《賽基的夢》結合空間場域特性展出

  在這裡,從各種形式、材質與功能性質的結合表現,可以感受到創作者運用想像來表達概念和感受的方式多麼多元。像是結合迴旋樓梯特性,在每層樓樓梯轉角處展示的顏廷諾《賽基的夢》,作品內容包含黑白素描海報與影片,讓觀者透過掃描QR Cord並運用紙盒裝置在手機上觀賞影片,隨著樓層的爬升,來不斷獲取下一階段故事的進展,強烈刺激著觀眾的好奇心與一探究竟的慾望。

▲林筱容《森林之中》全景與部分放大圖

▲黃雪溱《我與我》

▲鍾妮楨《Wounds》

  有些作品讓人迸發無限想像,如林筱容《森林之中》,那無數的孔洞與蜂窩狀般的迴旋環繞彷彿帶人進到另一個奇幻世界;有些則結合自身經驗帶有濃烈的情感,如黃雪溱《我與我》,桌上擺放的每一封信都涵蓋著情真意切、有著飽滿情緒的文字,讓讀者為其牽動心魂,時而緊張哀勳,時而溫暖窩心;有些則以強烈的視覺震撼,來震設觀者的五官,讓人感受到議題的深刻,如鍾妮楨《Wounds》結合攝影照片、影片與複合媒材的裝置,讓觀者一進入該空間,就不自覺被牆面上帶有大片稀稀落落的紅色抓痕、腳印的布所吸引焦點,布面上如葉片般開合的生物更如吸血蟲般帶給人一種詭譎的氛圍。多變的作品意象讓觀眾不斷穿梭在各個時空,在腦袋裡淃漣起股股波濤,給予思想衝擊並自然而然地引發想像,再加上該展覽所設計的互動猜謎體驗,令人不亦樂乎。

▲遊戲規則

  最初踏入二樓時,展覽的負責人員便給予觀眾講解展覽意象與遊戲規則;每一層樓的藍灰色作品名牌旁皆有個紅色為底的小圖,透過在此拿到的紅色透明色卡遮掩圖案,即可辨別在紅圖上的圖案輪廓,再透過這不同模樣的圖案,以此為線索觀察四周,便可循序漸進找到貼紙所在之處。在觀賞作品的同時,集滿五枚貼紙貼在展覽手卡上,最後回到二樓櫃檯並在FB上打卡,即可獲得抽獎資格,將該樓牆面架子上琳瑯滿目又誠意十足的手工藝品帶回家!

▲ 2樓展覽人員櫃台和牆上精美獎品

  《少年,做眠夢》於5月17日下午兩點將在醉美空間舉辦開幕茶會,而5月23日至24日在此空間有開設裝楨工作坊與絹印工作坊,而另一邊的西子灣展區,在西子灣隧道則有傲少年市集活動。想從忙碌的生活中稍作休息,逃脫到不同的世界冒險嗎?這裡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黃宜婷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評與古物研究碩士班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