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邀請】一場專業展覽的誕生──「攝擊・此地」攝影展

文/仲偉辰、陳奕婕  圖/文博學院  2020-05-15 

▲「攝擊・此地」展覽主視覺,本展覽將於5月20日,於圖資大樓四樓藝史新空間開展。

我們作為一名藝術史學系博物館學組的學生,展覽之於我們是什麼樣的存在?

  展覽對我們來說,是隨處可見的生活日常,卻也是揭開探索世界的門扉。可能是因為兒時的觀展經驗,影響我們走向博物館學的這一條路,也可能因為一堂課程的報告,開始產生「我們想要說話」的念頭。儘管起初懵懂無知,卻也迷迷糊糊地知道所謂「展覽」是個奇妙不思議的語言,那似乎是另一種向別人溝通的方式,透過各種出其不意、去訴說一段精彩的故事。

▲以展場作為實驗的場域,測試展示手法與效果。

  而我們共同策劃的第一個展覽,是系上的實習成果展。當時尚未認知到策展是個怎樣的專業,如初生之犢不畏虎般各種奇思妙想都一股腦塞進展覽裡,認為只要拼命付出就一定有好的結果;現在回想起成果展卻僅是由無數汗與淚交織而成的模糊水面,折射出朦朧的光暈。

  在歷經大三的成長與校外實習經驗的累積,如今身為大四的我們即將舉辦最後一個展覽。這次依然是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但不一樣的是、藉由「策展與詮釋」課程,讓我們知道了一個專業的展覽是如何誕生形成;這次我們還是有很多話想跟大家說,也想將身為藝術史學系的專業體現於展覽之中,更想讓觀眾因我們的展覽而有所改變。

從「策展與詮釋」到「攝擊・此地」──專業的展覽是怎麼一回事?

▲運用「攝擊・此地」展覽中自由之愛運動作品進行小櫥窗實驗,實驗影像與文字間的「濾鏡」效果。

  「策展與詮釋」課程為本系博物館學組四年級的必修課程,課程中能了解到策展是一個需富有內涵與詮釋的嚴謹專業。藝術史學系的三年時光奠定我們對事物的洞察力與批判思考能力,在兼具藝術史學與博物館學多重專業能力下,透過將理念轉換為實踐之過程,從圖像、文字、展示手法甚至到整體視覺效果的呈現,每一個枝微末節,都經由策展團隊的研究、分析、敘事轉化步步堆積所造就。

  為了剖析展覽的層次,對作品及當代議題提出獨到見解,借助課堂中的「小櫥窗實驗」,運用許多物件去嘗試各種手法、文字效果,一次次地積聚實務經驗,並逐步拓展成「攝擊・此地」的雛形。我們將空間作為實踐、詮釋與研究的場域,以此體現四年所學亦回應所處環境之問題,連結觀眾、進行對話,並展開行動。

「攝擊・此地」──以攝影展為對話的矢的,射擊我們所處的此地!

  1980年代,臺大學生運動作為突破體制、爭取校園言論自由的先驅,讓校園擁有學術自由的環境,使現今的學生得以敞開心胸、無拘無束地創作。然而,本校所發生的種種事件,在在驗證無論是校方抑或師生,多滿足於流於形式、不斷重複的惡性循環,情願腐爛衰敗也不願面對問題。

  如今,我們不再沉默,我們希望用臺大自由之愛的紀實攝影與南藝大「學運」照片展,喚醒被「遮蔽性」逐漸麻痺、默不作聲的大多數學生。因為唯有藉由專業認清自身定位,方能展現身為藝術大學學生的價值與自我期許──敏銳的直覺、社會關懷、創造獨一無二的藝術。「攝擊・此地」猶如第一聲槍響,從我們開始「攝擊」我們所處的「此地」!

 

►展覽資訊

展期 ▪ 2020/5/20(三)─6/18(四) 平日11:00─17:00

展場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圖資大樓四樓 藝史新空間

開幕式 ▪ 2020/5/20  15:00 (同展覽地點)

 

►108學年度「策展與詮釋」全體師生

朱庭佁、仲偉辰、何宛蓉、李恆慧、沈 耘、沈家鳳、林芝怡、陳又瑄、陳奕婕、陳欐青、郭鎧毓、馮淳蔚、黃愉茹、簡若芯、薛麗霞

 

▲「攝擊・此地」展覽宣傳門卡,誠摯邀請所有觀眾。

 

仲偉辰、陳奕婕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

 

  本期報導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