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藝術結盟社會   世界宗教博物館「繡裡乾坤─寺廟繡品的故事」特展

採編/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    2017-08-15  

2017夏秋交會之際,一檔由世界宗教博物館與臺灣首廟天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合作的「繡裡乾坤─寺廟繡品的故事」特展,自8月1日起,展出臺灣首廟天壇(即臺南天公廟)四十餘件織繡品珍藏,可見到橫跨1930到1990年代的宗教織繡桌裙、橫彩、帳簾、掛幡,一覽當時信眾、繡莊、寺廟三者透過信仰交織而成的文化資產風貌,進而認識臺南地區過去近百年刺繡手工藝的發展歷史。

世界宗教博物館「繡裡乾坤─寺廟繡品的故事」特展

這場「繡裡乾坤」展品的擁有者—臺灣首廟天壇,與本校結緣於2015年夏天。由於近年臺灣文物保護意識抬頭,本校藝術史學系黃翠梅教授受臺南市臺灣首廟天壇董事會委託,帶領多位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學生為廟方所藏非定著文物進行調查研究與登錄建檔工作;經南藝大研究團隊逐一將箱、篋內的文物取出清點、整理後,總計建檔完成之繡品數量高達323件。在近一年的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逐一為各式文物進行拍照、建檔、修圖,並製表紀錄尺寸、各種題記文字、描述文物外觀細節與紋飾特色等。而為了深入了解相關繡品的製作及使用情形,除了對臺南市數座廟宇、繡莊進行踏查,並參與天壇重要慶典法會觀察紀錄,在2016年7月完成了首部臺灣首廟天壇既存古物之研究成果報告。由於研究成果對於了解日治時期以來臺灣宗教繡品的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世界宗教博物館陳國寧館長對此深表肯定,乃積極邀約臺灣首廟天壇與本校藝術史學系共同合作規劃本檔天壇收藏繡品精選特展。

繡有「臺南天壇經文社」名號及「民國己亥年」(1959)年款的橫彩,以及字間穿插的風調、雨、順四大天王人物圖案。出處/黃翠梅等,《臺灣首廟天壇既存古物調查研究與登錄建檔計畫(I)成果報告》(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16)

 

約1930年代製作的桌裙。出處/黃翠梅等,《臺灣首廟天壇既存古物調查研究與登錄建檔計畫(I)成果報告》(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2016)

 

計畫主持人黃翠梅教授指出,臺灣首廟天壇是臺灣首間官民合祀集資興建的廟宇,百年來一直是臺南地區首屈一指的信仰中心,香火鼎盛、信眾繁多,累積了數量頗豐的宗教文物。此次調查的文物中,除橫彩、掛幡、桌裙、帳簾、神衣、包巾、繡幢、繡畫等數百件宗教織繡品外,還有誦經、焚香與供養用的各種唄器、祭器,以及木製宣爐几、黃銅和鉛錫製燭台燈具、紙本彩繪神佛人物、字畫和紙糊神像等等,大部分保存完整,十分難能可貴。

「繡裡乾坤」於北臺灣的世界宗教博物館開幕當天,館方邀請臺灣首廟天壇經文社帶來祈福演淨科儀儀式,迴向現場貴賓並祝福展出圓滿。本校詹景裕校長、計畫主持人黃翠梅教務長及其研究團隊亦一起參與盛會,共同見證1930年代以來寺廟繡品所傳達的鄰里、信眾間的信仰交流以及臺灣社會、經濟的時代變遷。 

世界宗教博物館「繡裡乾坤─寺廟繡品的故事」特展邀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黃翠梅教授進行專題講座。

 

世界宗教博物館「繡裡乾坤寺廟繡品的故事」特展於8月6日舉行開幕活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詹景裕校長(後排左五)、計畫主持人黃翠梅教務長(後排中右)、臺灣首廟天壇董事會莊烱垣董事長(後排中左)和全體董事以及本校研究團隊成員應邀與會。

 

 

資料來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世界宗教博物館「繡裡乾坤─寺廟繡品的故事」特展

本篇圖文授權僅限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大崎通訊電子報〉使用,各別文字及圖片不得轉載利用,敬請配合。

 

  其他閱讀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