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來農村享用藝術 土溝農村美術館夏季展「風吹夏夏叫」

文、圖/施友傑 2017-08-15

來到位於台南後壁的土溝村,會有不同於傳統農村的深刻印象。不只農田、矮房,還可以看見的是各式顏色的壁畫、各種馬賽克磁磚拼圖座椅,以及許多不同意象的公共藝術作品,展現出農村少見的多彩多姿樣貌。

二○○○年初期,南藝大建築藝術研究所與土溝農村文化營造協會合作,在土溝村進行了一系列的社區營造工作。南藝大的學生不是計畫結束就離開土溝,而是在過程中一點一滴的融入土溝,從泡茶聊天開始,慢慢與村民建立關係,透過從生活中的談天說地,梳理、喚起農村的生活習慣、態度和哲學。

收藏農村的美術館

二○一二年開始,從原先的土溝農村,轉變成土溝農村美術館,建立起一座沒有圍牆的美術館;展品就是整個農村、巷弄,以及生活在這裡的居民,整個土溝村都是展覽的場所,顛覆了我們對於美術館的想像。在土溝農村美術館當中,作品的藝術性不再是唯一的標準,重要的是以農村生活出發、從土地中去發展,來顯現農村的核心價值。

土溝農村美術館,希望改變過去的社區營造思維,建構新型態的農村美學經濟及社區經營模式。透由藝術家和在地居民共同經營的美學意識,打造土溝農村環境,營造永續的社區經濟,並回饋到當地生活中,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回到農村生活。

這樣的美術館在成立初期舉辦了許多活動,曾邀請著名插畫家幾米來土溝村展出彩繪作品,也有許多藝術家透過自己的作品、或是與在地居民一起創作,結合土溝農村的景色來豐富館藏。在土溝成立美術館是一種方法,美術館是收集者,更甚是學習者,學習農人與土地之間培養出的農村美學。

2017夏、秋兩季藝術特展

土溝農村美術館成立至今已邁入第5年,以「村是美術館、美術館是村」的概念,打破過往我們對於美術館的定義。今年與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合作,以季節特性為主題,規劃了「風吹夏夏叫.雨打秋秋臉」特展,分為夏、秋兩季展覽,並邀請藝術家們來到土溝駐村生活與藝術創作。

「風吹夏夏叫」,以夏日為出發,請觀眾透過身體的體驗,來感受真實的感受,因此這一檔展出的藝術家,多使用裝置或現地製作的方式來創作。夏季展出的藝術家,包括林盈潔、李立中、彭奕軒與蔡坤霖等四位年輕人。林盈潔《沿途沒頂》改造了一間廢棄的農舍,並重新給予房子觀看的方式;李立中《我只想要回家─土溝村》以賽鴿為主題,創作了螺旋狀的裝置作品,隨風飄動彷如鴿子飛翔;彭奕軒《田地亮片》以彩帶為主體,結合土溝村農地景色創作;而蔡坤霖從土溝村聚落發展形成的軍路、鐵路、水路的歷史脈絡發想,使用水管創作了《土溝三路》。其中,林盈潔與彭奕軒是目前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的學生。

林盈潔《沿途沒頂》,作品一隅。


李立中《我只想要回家─土溝村》以賽鴿飛翔為作品發想。

 

彭奕軒《田地亮片》,裝置作品。

蔡坤霖《土溝三路》以多種顏色水管去表示土溝村的文化歷史。

 

南藝大學生在土溝吹風

林盈潔擅長透過空間與場域進行創作,將空間打造成一個特殊場域,觀眾可以在其中產生許多的互動與思考,這之中也是藝術家與空間、甚至是所在環境的對話過程。這一次,林盈潔以一棟廢棄農舍進行改造,命名為《沿途沒頂》,在農舍的兩側建造了小階梯,並在階梯中間放置了鏡子,互相照射。寬敞的空間裡,站在中間可以看見兩側的反射,而不同的觀看角度,皆映照了房中不同的壁面樣貌。沿著兩側的階梯往上走,立在最高點時伸手可以碰到屋脊處。農村的房子雖然不高,但站在高處也可以眺望遠景,而林盈潔希望透由這樣的高度,重新思考都市與農村間天際線的問題。《沿途沒頂》看似只是簡單的將一棟房子改裝,但當自己走進其中,並與空間和環境結合時,即能感受到其作品的動能,亦會讓人想駐足於此,如同居民、鄰居般的閒聊、談天。

林盈潔《沿途沒頂》改造一間廢棄農舍並重新給予房子觀看的方式

彭奕軒則擅長以生活中常見的現成物去創作,這些物品多半具有勞動感、暫時性、實用性、或是工具性等特質,例如過去曾使用白板與白板筆進行平面繪畫的創作,也曾使用常見於戶外場所的吊掛式遮光網來裝置藝術。作品《田地亮片》是他選擇在土溝農村常見的驅鳥彩帶,加上竹竿立起了900支的彩帶桿,佇立且綿延在700公尺長的田間車道上。當民眾或自行車者經過時,將同時感受到裝置作品與兩側的農田景致,令人心曠神怡。

彭奕軒《田地亮片》綿延於土溝農村自行車道上

請來農村享用藝術

土溝村的象徵標誌是一頭水牛,因為早年土溝村的每戶人家多是務農,也多有飼養水牛,如今水牛不知在何時成了稀有動物,在講求時間效率的現在,鐵牛取代了水牛,因此透過社區營造的方式,找回土溝的水牛精神,另一方面藉由注入藝術養分,讓藝術在生活裡發生。

營造土溝農村美術館,就是希望翻轉過往我們對於美術館的既定印象,結合農村與在地景觀。來到這裡,可以看見許多各式各樣有趣的創作,這些作品都與村民息息相關,和居民有著相當多的互動,土溝農村的整體景色也相當舒服,走在小巷與田邊的車道上亦能看見很多漂亮的景物。夏日裡最佳的到訪時間應該是下午4時過後,氣溫與日照都可以恰到好處地與作品結合在一起,請來農村享用藝術。

 

施友傑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班

 

  其他閱讀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
版權所有/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出版單位/藝術推廣處